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科技衛生圖片
搜 索
哈爾濱學校周邊『五毛零嘴』難查『身份』 生產日期一抹就掉
2015-10-22 10:30:4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姜丹妮 陳倩倩 陶磊 賈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2日訊 今年8月底,國家食藥監部門在上半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發布會上表示,將嚴管校園周邊“五毛”食品,提高師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但記者經過一段時間走訪了解到,秋季開學後的學校周邊倉買、食雜店的“五毛零食”又紛紛擺上貨架。仔細看會發現,這些被學生們熱捧、讓家長們犯愁老師們無奈的“小零嘴”,“毛病”還真不少。有的食品包裝標識或名稱所標注內容與實物不符、有的生產日期一抹就掉、有的還看不到生產日期,甚至網上難查“身份”。

  肥牛裡沒“牛”屬誤導消費者

  為了贏得孩子們的喜愛,這些五毛零食在包裝和起名上都費了不少心思,更有一些食品只顧名字吸引眼球,卻讓人看不出裡面真正售賣的是什麼,如“光頭強”、“片甲不留”、“一根蔥”等。更過分的是,食品包裝標識或名稱所標注內容與實物不符。

  8月31日上午,記者哈市南崗區文昌小學附近報達話吧倉買看到,室內冰櫃上面紙盒裡放著各種各樣五毛零食,有的上面落了灰塵,有的上面滲出了油。隨手拿起一個名為“香菇肥牛”的小食品,它的配料裡並未標注“肥牛”字樣;而“5塊牛肉”裡面同樣沒有“牛肉”成分。

  哈市南崗區建工小學附近一倉買貨架上的“碳烤牛排”“手撕牛肉味”、哈市團結小學校附近玲玲倉買的“香辣蝦”、哈市南崗區第二十中學附近的達原倉買“南京板鴨”,包裝上印著牛排、大蝦的圖案,配料表中卻沒有牛肉和大蝦。

  根據新食品安全法規定,“外包裝食品的標識、名稱與實物相符”與新廣告法第四條“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等相關規定,以上產品文字表述,存在虛假意思表示。雖然包裝袋上有小字標注產品類型為大豆素食品等提示,但有混淆概念、誤導消費之嫌。


  生產日期一抹就掉用手摸下滿手是油

  9月1日中午,位於哈市道裡區柳樹小學校附近佳百利倉買內銷售的“片甲不留”食品,產地是雙城市五家鎮新鄭小四川綜合食品廠,細致查看未見有生產日期,用手一摸,手上留下了油漬。店老板用抹布一擦,說這些食品都是正規廠商生產,從未出現過問題,可以放心吃。

  這些“五毛零食”中,標注產自鄭州笑笑食品有限公司的“笑辣辣”手撕牛肉味以及鄭州順天緣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順天緣”手撕牛排,其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用手輕輕一抹就掉了。9月15日,記者再次來到柳樹小學校附近佳百利倉買,花5毛錢買了一袋“片甲不留”小食品,結果還是沒有找到生產日期的“藏身之處”。

  10月19日,記者針對之前走訪的育紅小學附近盟科觀邸倉買、156中學附近豐園購超市等經營場所進行回訪發現,這些“五毛零食”依舊存在食品包裝袋上滲油、有灰塵、生產日期模糊以及沒有生產日期的情況。

  根據新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條中規定,預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應當清楚、明顯,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事項應當顯著標注,容易辨識;食品和食品添加劑與其標簽、說明書的內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銷售。


  添加劑多“QS”認證查不到

  連日來,記者三次走訪校園周邊倉買發現,這些“五毛”小食品有一些共性特征:包裝配料表裡面未含有肉類原料、包裝袋上油跡斑斑、聞上去有一股濃重的肉香味。這些“五毛零食”包裝袋上標明主料均為面制品或者豆制品,輔料則是各種食品添加劑,通常都含有味精、食用色素等。這些小零食上標注的添加劑少則六七種,多則十幾種,如沈陽市和平區周林妹食品廠監制的“過橋米線”(調味面制食品)、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衛龍”(面筋)、鄢陵味博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光頭強”(調味面制品)中,食品添加劑種類都在15種以上。

  根據國家規定,獲得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其生產加工的食品經出廠檢驗合格的,在出廠銷售之前,必須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包裝上,標注由國家統一制定的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編號,並加印或者加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QS”。但記者通過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數據查詢發現,在“食品生產許可獲證企業”中,一些“五毛食品”根本查不到相關許可,如“南京板鴨”、“一根蔥”、“辣骨頭”等。

  哈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家正規網站上,查不到該產品的“QS”認證信息,商家涉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或“三無產品”。


  送貨的主動上門

  商家多拿不出進貨票據

  8月31日11時,記者走進哈市道裡區柳樹小學附近佳百利倉買,“辣骨頭”、“片甲不留”、“光頭強”、“五塊牛肉”等“五毛零食”擺滿了貨架。“這些都是好賣的,不好賣我們都不上。”店老板說,學校開學了,這種小食品又開始賣了,就是在假期也有孩子光顧購買。

  走訪中,記者詢問“五毛”食品賣家,吃了會不會拉肚子?大多店老板都表示不會,“已經賣好幾年了,要出事早出事兒了。”

  記者了解到,銷售“五毛”小食品的商家,多拿不出產品檢驗報告和進貨票據。9月15日,哈市南崗區一食雜店老板說,相比以前,賣得少多了,監管部門經常來查,學校不讓學生出校門,家長控制也嚴。當問到食品進貨渠道時,他稱:“要是想進貨去道外小食品批發,二三毛錢一袋;如果在食雜店賣,只要店開起來,自然有人上門送貨,我們是聯系不到廠家的。”

  新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條相關規定,食品經營單位要建立食品進貨票據和檢驗合格證紀錄,如果提供不出,商家銷售的產品存在不安全隱患。


  哈市已對校園周邊

  “五毛”食品加強監管

  “孩子們的健康至關重要,容不得一點馬虎,監管只有越來越強。”哈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局正在對兒童食品和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進行專項整治。重點對校園內學生食堂、食品經營單位、向學校供餐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校園周邊200米以內餐飲服務單位,食品經營者、食品集中交易市場內兒童食品經營者等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整治工作。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8月28日,國家食藥監總局表示,校園周邊五毛食品問題是食藥監部門和教育部共同關注的重點,會加強監管,並提高師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同時提出,小學生的食品安全等問題,除了需要食藥監等各部門的執法以外,還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等共同的重視和持續的關注。

  今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已於10月1日起施行,對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通過建立出廠檢驗記錄制度、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批發企業的銷售記錄制度等方式,使食品全程可追溯。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