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金質蜜大咖合釀進行時 金質蜜如何賣上『金』價開啟『企業+協會+基地+蜂場』模式打造蜂蜜飲品、創意花蜜等新產品
2015-10-29 10:56:14 來源:生活報  作者:曲顯昊 宋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0月29日訊 龍江不缺好蜜源,龍江也可以釀出金質蜜,這是不爭的事實。龍江蜜何時能夠叫響全國,走出國門?這也是我省許多龍頭蜂企掌門人的心聲。記者經過連日的走訪,並與我省蜂業行業相關權威人士對話中不難發現,他們都在為如何提昇我省蜂蜜的生產質量或是品牌價值努力著,龍江蜂業將迎來更燦爛的春天。

  收蜜嚴格把關企業定期接受抽檢

  蜂蜜質量關一直是制約著蜂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對此,楊玉華認為,蜜的質量還要從根源抓起,達不到標准的蜂企不能收購,更不能讓它們流入市場。

  20日9時許,前晚剛從哈爾濱參加中俄博覽會趕回虎林的楊玉華顧不上多休息幾天,就馬不停蹄地來到公司,對早上送來的6000斤蜂蜜進行抽檢。作為總經理,原本這種工作可以交給其他人處理,但由於這是第一次收購這個蜂農的蜜,楊玉華要親自檢驗。打開桶蓋,用筷子挑起看彈性,緊接著又聞一下,然後對一旁的質檢員交代可以做進一步的檢驗。“畢竟以前沒合作過,我還是有點不放心,必須要親自鑒定一下纔好。”楊玉華告訴記者,憑借自己幾十年的從業經驗,是不是好蜜,基本可以辨別出來。要是質量不過關的蜜,當場就會讓蜂農帶回去,“不能因為質量問題砸了我們的招牌。”

  “天然蜜自然能賣上好價錢。”蜂農搖蜜期延長,將蜂蜜中的水分蒸發,達到較高的濃度,這樣基本就是天然蜜。同時,定期對蜂業企業抽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楊玉華說,最近一段時間,質量監督部門每隔半個月就會到公司進行產品檢測,這較之前每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檢測一次,更能約束企業把好質量關。

  “養蜂不是一蹴而就,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纔能掌握技術,因此對蜂農培訓勢在必行。”饒河東北黑蜂產業集團總經理江威表示,養蜂除了天氣、蜜源等因素外,其餘的都是人為養殖技術,如果不對蜂農進行技術上的指導,那麼蜂蜜的質量就很難把控。

  建蜂農合作社聯合體規模化經營

  金牌蜜的釀造,光靠質量還遠遠不夠,還必須有一個強大的管理者。

  由神頂峰黑蜂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戰立新擔任理事長的虎林市森蜜蜂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已經7年之久,目前入社成員有218戶,實有蜂群2萬多箱,輻射帶動周邊蜂農300多戶。合作社組織機構健全,已建立有蜂資采購部、蜂業生產技術部及蜂產品銷售部等。戰立新介紹,合作社采用“企業+協會+基地+蜂場”的聯合體經營模式,走“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蜂場”的產業化發展道路,使其規模和效益不斷擴大。2009年,合作社選出50戶,建立起第一個蜂業聯合體。聯合體按金牌蜂場管理制度,引入市場手段,建立管理機制,設立蜂場管理員,實行統一標准,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市場價格,統一分紅返利等。“合作社的建立,實現了銷售千萬元的目標,蜂農人均純收入二三萬元,比周邊蜂農收入平均高出近1萬元。”說到這兒,戰立新頗有些自豪。

  強強聯合規模化養蜂,走產、供、銷一條龍模式,也是省蠶蜂技術指導總站王淑芬站長所倡導的。王淑芬指出,由於我省養蜂生產規模小,屬於滾雪球式發展,其運行機制不健全。因此,可以將不同規模的企業與養蜂專業合作社聯合起來,實行股份制經營,統一生產,統一品牌、統一價格、統一銷售,風險共擔,效益共享的集團軍作戰,形成股份制的形式,使產品在市場中競爭力增強,更好地把握商機,使生產、供應、銷售一條龍服務。遇有災年時采取合作互助形式解決,技術問題和商業決策由股東共同協商。組織銷售收入一部分用於再發展資金,另一部分按股份分紅。“蜂業合作社能有效提高蜂產品質量,對穩定蜂產品價格、產品多樣性及蜂產品銷售起到關鍵作用。”

  不斷研制開發打造名牌系列產品

  饒河東北黑蜂產業集團擁有“饒峰”蜂產品幾十種,蜂蜜、蜂王漿、各式花蜜、蜂花粉等系列產品更是佔據半壁江山。他們也在積極研究新產品,比如蜂蜜飲品,如何將蜂蜜入藥,同時在蜂蜜的包裝上下功夫,做出適合不同購買需求的蜂蜜。江威認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絕不僅僅局限於一種或幾種產品上,只有不斷開發新的產品,纔能讓品牌影響力不斷壯大。

  王淑芬表示,養蜂計劃性強,便於網絡管理,把生產和銷售指標統一起來,運用“信息高速公路”發布產品信息,拓寬銷售渠道,在創名牌的基礎上形成系列產品,不斷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制定相關措施,以滿足生產和市場需求。“蜂產品的加工不能停留在過濾、脫水上,要從生產成熟蜜上著手,開發研制系列蜂產品。”王淑芬稱,通過產品的信息反饋,以蜂產品多樣化投放市場。此外,嘗試組建大型的養蜂集團,積極與國內外客商合作,實現網絡生產,網絡管理和網絡銷售,敢接各種訂單,進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期待政策資金扶持做好頂層設計

  “我們期望蜂業行業要多一些團結和理解,多一些一致對外。”楊玉華懮心地說,當前的當務之急,就是要穩定住這個行業。著力蜂業發展方針政策的制定,做好蜂產品標准的頂層設計。把影響蜂業發展的問題摸清楚,把解決問題的路徑找到並解決好。

  王淑芬建議,除了蜂企自身要找到合適的發展之路外,我省相關部門的支持也必不可少。王淑芬解釋稱,我省目前缺少地方配套資金支持,沒有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專項資金扶持,這其中包括養蜂生產試驗示范、新技術推廣及病蟲害防治、新品種引進,蜂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蜂業數字化信息平臺建設、東北黑蜂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養蜂移動平臺購置補貼、蜜蜂標准化規模示范蜂場建設等。

  我省的蜂業精英們對記者表示,目前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支持與鼓勵,希望相關部門可以進行合理的引導,在資金和政策上重點扶持大型龍頭企業,合力支持打造名牌產品;各級財政給予支持,對蜂產品貼息,給蜂農一些補貼,增加養蜂積極性。

  在對話我省蜂業精英的過程中,記者感受到作為一名蜂業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龍江蜂蜜做大做強,不僅關乎到百姓能否吃上放心的金質蜜,更重要的是讓蜂蜜這個龍江綠色食品能夠從我省走向全國,代表國家衝向世界的蜂業舞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