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適應新常態 展現新作為
2015-11-02 09:17: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中共黑河市委書記劉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2日訊 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作出了四個“沒有變”的科學歸納。強調,目前東北地區發展遇到新的困難和挑戰,但有矛盾有風險本身並不可怕,關鍵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風險的決心和辦法,找准癥結就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這進一步堅定了我們適應新常態、展現新作為的信心。

  近幾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黑河經濟發展形勢穩中有進,但也遇到一些困難:受俄羅斯盧布貶值影響,2014年開始對俄貿易出口大幅下滑,帶動整個對俄貿易下降44.5%,邊境旅游連續三年下降;由於產業政策調整和市場需求等原因,煤炭、水泥等行業出現困境,工業增速下滑;隨著糧食產能不斷增加,收儲、深加工等問題逐漸顯現,迫切需要把綠色農產品的真正價值挖掘出來;受網購和俄游客減少影響,傳統零售業出現低迷;傳統商貿物流業受地理、人口、口岸設施等因素制約,迫切需要轉型昇級;招商引資受宏觀市場環境影響,投資商更趨謹慎。

  面對新情況,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分析,科學研判,著力走符合上級精神、符合本地實際、符合客觀規律、符合人民意願、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發展之路。特別是牢牢把握人這個關鍵因素,抓黨的思想建設,教育引導黨員乾部在錯綜復雜的局勢面前,保持清醒、站穩立場,始終以高昂斗志和飽滿熱情,團結帶領乾部群眾積極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抓黨的組織建設,全面提高黨員乾部素質,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始終堅持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抓黨的作風建設,堅持從領導乾部做起,持續用力反“四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對市委、市政府定下來的事,“堅定信心、百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扔掉花架子、拿出真本事、創造新業績”;抓反腐倡廉建設,堅持逢會必講、嚴格要求,常抓不懈、常敲警鍾、常抓典型,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在黨員乾部特別是領導乾部中營造了規規矩矩做人、甩開膀子乾事的良好氛圍;抓黨的制度建設,以問題為導向,圍繞解決問題建章立制,並從生命力的高度嚴抓執行,做到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通過抓全面黨建,靠乾部、靠組織、靠政治優勢,堅定了全市乾部群眾“應常態、增信心、強定力、促發展”的信心,形成了“上下一心、振奮精神,科學應對、共渡難關”的精氣神。重點抓了十方面工作:

  一是適應盧布貶值,擴大糧食、電力等對俄能源資源產品進口,擴大對俄投資,上半年對俄進口1.32億美元、增長12%,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開工,油品儲運與煉化綜合體項目俄境內輔助工程開工,阿州年產60萬噸水泥廠試生產,和興公司成為省內民營企業中第一個開通國際鐵路集裝箱聯運業務的企業。跨境經濟合作區申報工作積極推進。

  二是主動適應市場、開拓市場、打造市場,培育壯大農林、礦產、文化旅游、外貿物流、新興材料“五大產業”,9戶全國五百強企業和12家上市公司落戶黑河,安排市級重點產業項目89項,預計全年43個項目可建成投產或具備投產條件。年產2000噸碳化硼、年產1萬噸活性炭等一批新項目開工建設。圍繞提昇礦業發展質量,重點打造銅金鉬精深加工產業鏈、煤炭生產加工產業鏈和非金屬建材產業鏈,建設產值超百億元銅產業園。圍繞做強戰略新興產業,謀劃發展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項目。圍繞提昇文化旅游特色產業,謀劃中俄國際旅游服務中心、旅游購物中心(免稅商品購物中心)、中俄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及景區國際中醫健康園、“一江兩岸四島文化旅游圈”等項目。

  三是適應農業轉型昇級和農產品需求昇級,發展質量效益型、生態主導型農業,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以“三帶百村工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引領調整,“三帶”兩側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77個、170萬畝,全市種植結構呈現“三增四減”,水稻發展到41.2萬畝。通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規模農業,經營萬畝以上新型主體達到93個。著力解決農產品“原”字號、“初”字號問題,依托黑河(北安、孫吳)健康產業園區、黑河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落地農產品深加工項目12個。

  四是適應高品質消費需求,引進強企、開拓市場,發展現代化畜牧養殖業、冷水魚養殖業及綠色食品產業,科迪、恆大、宏維等企業落戶黑河,新建福潤稻谷深加工、科迪精制米及非轉基因大豆、中興牧業、恆大糧油、宏維農業物產等項目。中興牧業以建設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垂直產業化乳業生產中心為目標,建成4個牧場,存欄奶牛1.5萬頭。

  五是適應旅游、休閑、健康、文化消費昇級,培育旅游業和試車、養老、珠寶玉石、碳匯等新“四型”經濟,打造全省旅游業龍頭——五大連池景區,加快推進龍江國際交流中心、雙泉旅游新區、北安新文化廣場、新生莫日根國際狩獵場等項目。黑河榮膺首批十佳健康(養生)旅游目的地和首批最美生態旅游目的地,上半年國內旅游增長70%,帶動整個旅游業增長15.2%。

  六是搶抓“龍江絲路帶”構建哈綏北黑產業聚集帶機遇,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推進汽車維修與銷售中心四期、潤城國際商貿港、東北亞現代蔬菜產業園、綠洲商貿城、農機汽貿城等商貿項目建設;推進中俄黃金子糧食倉儲物流中心、西崗子糧食倉儲物流中心等糧食倉儲物流項目,糧食倉儲能力達到962萬噸。

  七是適應“互聯網+”的深刻變革,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淘寶特色中國·黑河館運行,100多種地方產品在網上銷售;嫩江電子商務公司匯集農副產品供應商50餘家、個人企業會員100餘家。

  八是堅持打基礎、利長遠,突出抓產業、交通、水利和城市設施建設,9個重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完成投資3億元,五大連池機場完成國家層面審批,“三江”治理工程全省率先實現5月15日進場、全線開工,黑河“四島”防護工程完成總工程量50%。

  九是擔負保護生態政治責任,適應綠色生態產品快速增長需求,積極爭取天然林保護政策,統籌推進國有林場和林業改革、發展、保護,加快發展北藥、小漿果等產業,新建藍靛果種植及加工、藍莓種植加工、同心控股鹿業等項目。

  十是順應城鄉一體化和農民市民化趨勢,推進“三城聯創”和國家文明城市創建,城市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28億元,成功創建國家級衛生城,榮膺國家文明城提名城市;實施“三帶百村工程”提昇工程,累計完成“三帶”沿線108個村屯和“三帶”外115個村屯改造,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20.3億元,比2011年增長32.9%,增速全省排名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實現244.7億元、95.2億元、26.4億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54.6%、49.9%、43.4%,增速分別列全省第4位、第5位、第2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713元增加到2109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651元增加到11401元,2014年榮膺“全國首批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公共預算財政收入增速5.9%、7.8%、7.8%,分列全省第3位、第3位和第1位。

責任編輯:李澄

【聚焦】『應常態、增信心、強定力、促發展』市委書記筆談專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