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4日訊 3日,哈市遭遇“爆表”嚴重污染天氣,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味道,對市民的出行、生活造成一定影響。為解開霧霾成因及預測未來空氣質量變化情況,省環保部門在哈市上風向的雙城區,啟用移動空氣污染源解析等先進移動設備,確定此次霧霾秸稈為繼煤煙塵後的第二污染源。4日傍晚,此次霧霾將逐漸散去。

朦朧的中山路

市民嗆得捂住口鼻
哈市2日20時至3日19時空氣質量指數趨勢
霧霾有多嚴重?監測點PM2.5全部爆表
3日,哈市霧霾進一步加重,空氣中能夠清楚看到灰白色的濃霧,也能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大街上不少行人戴上了口罩。黑龍江省氣象臺與黑龍江省環境監測總站聯合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伊春、綏化、哈爾濱、牡丹江、雙鴨山地區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3000米的霾。
3日凌晨冰城全部空氣質量監測點的pm2. 5濃度都是500,全部爆表達到空氣質量指數AQ I的最高級別“嚴重污染”,其中道裡、道外、動力、香坊等主城區監測點pm2. 5基本處在500的狀態。記者從污染物濃度數據看到,從3日凌晨開始污染物濃度最高,隨著時間推移在9時左右有所減緩,在14時開始再次緩慢昇高。15時,冰城6個監測點的實時污染物濃度仍然處於500的狀態。
預計未來24小時哈爾濱市區仍將持續重度污染,AQ I指數為201-300,首要污染物為PM 2. 5,重污染天氣四級(藍色)預警。
連續3天監測顯示:污染物來源於本地
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使用顆粒氣溶膠飛行質譜儀、激光雷達等相關儀器設備,在距哈爾濱西南30公裡的上風向雙城區已連續監測三天。一輛長約三米,寬約兩米的“房車”是移動在線源解析監測平臺,平臺裡有一款大機器———在線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利用它可以監測PM 2. 5、氮氧化物、二氮化硫、臭氧等六大環境空氣質量參數,監測大氣中顆粒物來源,分析污染來源的連續變化趨勢,及地面能見度變化等,現在已能看出風力變大,比早上時段能見度變好,霧霾有減輕。”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檢測室主任邢延峰說。
邢延峰指著3D可視激光雷達系統生成的一張圖說,這是微觀的顆粒物源解析,可以從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分析大氣顆粒物污染產生的過程,紅色的部分表示遭遇了嚴重污染,此次霧霾分析圖紅色都停留在距離地面五六百米,表明都是本地污染源造成的污染。
秸稈成第二大污染源
要從根兒上減少秸稈焚燒
通過國家衛星監測、12369舉報,1日哈市周邊區、縣(市)火點督查共發現8處,2日火點達到69處,火點大幅增多。
根據對監測結果的數據分析,從1日開始,此次重污染天氣中,首要污染物為燃煤,約佔40%,其次是汽車尾氣和秸稈焚燒,合計約佔35%,另外,揚塵、生產工藝煙塵、二次無機源等其他污染物約佔25%比重。
同時,根據動態數據顯示,秸稈焚燒加重了污染,特別是近幾日靜風情況下,空氣污染越嚴重,秸稈燃燒所佔污染物的比重越高。最高時超過汽車尾氣,成為此次霧霾的第二大污染物,佔到20%。此次監測期間,雙城區監測點位的PM2. 5濃度最高值出現在11月3日凌晨2時,爆表後達到792μg/m3。
記者從省農機部門了解到,我省已經加大對秸稈還田機械的補貼力度,鼓勵農民把秸稈粉碎還田,少燒秸稈,減少霧霾。為了能夠達到還田效果,納入品目的機械秸稈焚燒長度都要求短於10厘米。
購買機械有補貼,還田還有補貼。為從根本上治理秸稈野外焚燒,讓農民不想燒、不願燒,哈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對秸稈粉碎還田的每畝補貼20元;對秸稈成型燃料加工企業,按設備購置價格10%補貼;對農村使用生物質鍋爐取暖的農戶,每臺補貼600元;對新建秸稈青、黃貯窖建設,每立方米補貼20元;對年利用秸稈20萬噸以上的秸稈工業化利用項目(板材、乙醇等)實施以獎代補,每噸補貼25元等。
污染啥時候能沒?等今晚風吹霾散
這霧霾還引來了一大波段子,埋怨和調侃都是其次,霧霾什麼時候纔會消散呢?黑龍江省氣象臺預測,霾要持續至4日白天,4日夜間冷空氣大舉入侵,地面風力加大,靜穩逆溫狀態被破壞,霾天氣將結束,同時氣溫將大幅度下降。
預計4日,我省西部地區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其他地區空氣質量以中至重度污染為主,其中哈爾濱及周邊將短時出現嚴重污染。
5日,我省西部地區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其他地區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
6日,我省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哈爾濱及周邊短時出現輕度污染。5日到6日,氣溫大幅下降,最高氣溫將降至3攝氏度左右,空氣質量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