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4日訊 『大娘,你這玉米棒一定要在選完之後兩天內運回咱們的小糧倉,這樣纔能防止玉米發霉。』10月30日,在青岡縣民政鎮進化村糧食臨時存儲場地,這個縣糧食局副局長陳甫和質量檢測中心主任趙玉明正在指導村民如何進行科學儲糧,確保農民豐產增收。
筆者跟隨他們走進村裡,發現有部分農戶已經把選好的玉米儲藏在鐵質的小糧倉內。在村民於佔福家的小糧倉前,筆者看見金燦燦的玉米棒整齊成行地擺放在小糧倉內,於佔福欣喜地對筆者說,他家用小糧倉儲存玉米後,通風效果非常好,不但防止玉米霉變,還達到了降水的目的。玉米剛收割時水分大約在30%,現在通過用科學小糧倉儲存,水分最多達到27%。這種倉儲玉米比地儲玉米每斤可多賣5分錢,每畝地可增加收入70~80元。
據了解,為減少糧食產後損失,提高農民收入,確保政策性糧食收購順利進行,解決好農民科學存儲問題。青岡縣要求各鄉鎮政府成立了玉米存儲指導組,深入鄉村、農戶,指導、幫助農戶對玉米進行科學儲存、合理選棒、合理脫粒、分等出售。他們還充分發揮鄉村組織作用,組織、引導好農民科學儲糧。糧食局還專門成立了業務指導工作組,深入到村屯對農民科學儲糧進行業務指導。他們要求農戶對堆放在院落裡不急於脫粒出售的玉米,采取倒堆、碼垛、上棧子、安裝通風籠等辦法,增加通風,防止生霉。對不同品種、不同質量、不同水分玉米采取相應措施分別儲存,避免不同質量等級玉米混合出售,提高賣糧收益。要求玉米脫粒後,避免散積大堆存放,及時出手。不能及時出售的,則根據實際情況,提前選擇碼風垛、曬乾或烘乾等辦法降水。這個縣還采取烘乾塔烘乾的方式對玉米進行烘乾降水,全縣現有烘乾塔近50座,每天的烘乾能力達15320噸,11月1日開始烘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