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 『雙11』臨近,各大電商紛紛摩拳擦掌,而每當『雙11』過後,市消協接到的投訴量就會上浮。即使是所謂的品牌店,也『相當不保險』;線上次品率高,收到的產品貨不對板等種種質量問題讓消費者愛恨交加。針對網絡購物出現的一些投訴熱點,市消協發出『雙11』消費提醒,網民應理性面對網購狂歡節。
了解店鋪信譽。消費者在選擇店鋪時要關注網店商鋪的口碑及品牌美譽度的評定,參考其他消費者的購物點評。同時要看清點評真假,防止網站利用刷屏的形式取得好評率,最好是選擇平時經常光顧的網站。
查證真實價格。消費者購買商品前要事先了解原商品的市場價,再對促銷活動進行評估是否有虛構原價、虛假優惠折扣的現象,避免被個別經營商忽悠。
勿信虛假宣傳。在選擇『雙11』促銷網絡購物時,不要被個別網站上價格過於低廉的商品所迷惑,不要輕信商家的『特價』、『清倉價』、『全網最低價』等的促銷宣傳方式,一定要貨比三家,避免商品出現與實際描述不符、質量瑕疵、假冒偽劣等現象。
注意所購商品的特殊性。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訂做的商品、鮮活易腐的商品、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交付的報紙期刊不在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范圍之內,消費者購買時一定要謹慎。
妥善處理網絡交易。消費者應盡可能使用第三方付款方式,保障交易資金的安全。此外,消費者不要將姓名、證件號碼、銀行賬號、密碼等個人信息泄露。
市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信偉表示,消費者還一定要保存好購物憑證,包括商品不要有人為損壞、票據、網購單、網上截圖、宣傳圖片、聊天記錄以及快遞公司的包裝。一旦出現糾紛,消費者應先及時與電商溝通協商。協商不成,可向網絡店鋪所在的購物平臺進行投訴或向當地工商、消協部門進行投訴。如遇到網絡詐騙,應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運用相應法律法規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