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 (記者 王明菲) “作為全市‘一心兩沿一環’美麗鄉村布局上的美麗節點之一,圍繞全縣‘1313’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我們創業鄉谷大村緊密結合村情,認真制定建設計劃,確定‘五有’型美麗鄉村建設思路,鄉裡負責統籌協調,村‘兩委’帶領全村百姓共同參與,通過一夏天的建設,在環境改善、村民精神面貌上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創業鄉黨委書記張雨喜欣喜的說。
古大村美麗鄉村建設成後的法治廣場。
年初以來,谷大村結合村情實際,科學規劃,高標准建設“五有”型美麗鄉村,即產業有思路、經營有模式、環境有變化、管理有創新、素質有提昇,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把谷大村打造成產業美、環境美、人心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產業有思路。谷大村種植水稻歷史悠久,技術成熟,1.2萬畝水田平行分布在省道306公路兩側。谷大村借助國家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核心區域的大好時機,把發展綠色水稻和繁育良種作為全村的主導產業,積極打造“百裡綠色稻米長廊”。2014年至今,谷大村現代農業示范區共投入水利、國土、農業開發等方面資金3000餘萬元,整修硬化斗渠16條,修建田間建築223座,鋪修砂石路4條7公裡,平整土地擴大苗池5000畝。2015年,全村發展綠色有機水稻3300畝,發展水稻種子6500畝,全村農民可實現增收400萬元,人均增收1600元左右。
經營有模式。谷大村稻米產業鏈條基本成型,全村已經建設水稻加工企業4家,育種企業2家。近年來,谷大村積極創新經營主體,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在縣鄉政府的協調下,引進黑龍江田友種業公司,組建宜田農機合作社,先後投入資金5000萬元,流轉和繁育水稻種子面積6500畝。本村農民自發組建春鵬水稻專業合作社,已經吸收社員31戶,流轉本村以及周邊村屯土地11000畝,合作社自主研發的“寒地村莊”大米口感怡人,品質優良,供不應求。該村還新發展家庭農場3家,新發展種地大戶8個,土地流轉總面積達到全村土地的90%以上。谷大村還將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產業,讓合作社、加工企業、家庭農場和種地大戶煥發新活力,為實現農業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環境有變化。谷大村村型大,戶數多,基礎設施建設較差,年初以來,谷大村積極落實縣委關於美麗鄉村建設的部署要求,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准管理,實現人居環境和生活品質的美麗蝶變。2015年,新修9.1公裡水泥路面,對原有6.2公裡水泥路進行加寬改造,新建1000平方米休閑廣場,建設300平方米社區服務中心,全村鋪設U型槽、涵管和沿路彩磚,栽植綠化樹木14800延長米,安裝太陽能路燈40盞,修建圍欄6000米,建設一處標志性綠地300平方米。在抓規劃建設的同時,抓好日常環境管理,確定村乾部包街道責任機制和戶戶“門前三包”辦法,強化垃圾日產日清,點線面結合,路溝樹一體,全面實現硬化、綠化、淨化、香化和美化,提昇環境建設整體水平。
管理有創新。谷大村認真貫徹上級關於農村社區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從2015年初開始,該村探索實施社區網格化管理方法,把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環境保潔、文明養成等工作貫穿到農村社區黨組織建設始終。目前,全村已經設計規劃4個大網格,每個大網格分劃成4個小網格,實行全方位、扁平化、聯動式的動態管理,為社區群眾提供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做到網格全覆蓋。新建1000平方米法制教育主題廣場,張貼法律標語,宣傳法律政策。堅持由網格管理員作為法制宣傳講解員,定期下發《普法宣傳冊》,舉辦普法講座。建立完善精細化服務團隊,村“兩委”乾部、大學生村官、黨員、村民代表合理配置網格團隊,開展菜單式、特色化、品牌化服務,提高村民的支持率、參與率和滿意率。
素質有提昇。環境變美了,鄉村的精神文明也要同步跟上。谷大村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載體,進一步提昇村民的整體素質。2015年編制印刷了《谷大村村規民約“三字經”》,用通俗易懂、好寫易記的方式,引導群眾提昇文明理念。在保護環境和日常管理中,倡導農民建、農民管,建得美,管得好。實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全村4縱12橫街道的管護落實到村民人頭。利用社區文化中心這一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組建百人健身舞步操隊伍,每天組織開展健身活動。開放圖書閱覽室,增加圖書量。設立專人管護社區老人活動室,明確衛生、保潔、使用、管理各項機制……黨群乾群關系密切了,村民文明素質提昇了。
整潔的鄉村道路、整齊的圍牆柵欄、寬敞的健身廣場、文明的鄉土民風……這是給當地老百姓帶來的最直觀最真實的變化。
“你看這乾淨整潔的街道,走在上面就是舒坦。現在晚上吃完飯就到新建的廣場上走舞步,美麗鄉村建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谷大村村民姜國維高興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