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9日訊(孟祥麗 魏奇 記者 許俊鵬)今年,訥河市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科學合理調整種植結構,逐步擴大水稻、馬鈴薯、蔬菜種植面積,建立規模化、特色化、優質化的高效經濟作物種植區,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有效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日前,記者來到訥河市長發鎮西長發綠色果蔬產業基地,在基地的大棚裡,技術員徐煥昇正帶領著工人緊張忙碌著。目前棚內種植的3棟晚秋黃瓜和10棟黃芯白菜長勢喜人,由於種植過程中全部施的有機肥,富含維生素,所以已經全部簽訂了訂單,銷售一空。據了解,西長發綠色果蔬產業基地是長發鎮長發村12戶農民在政府的指導下成立的。今年5月份開始動工,一期工程投資420萬元,邊施工邊生產,60棟大棚7月份已全部完工,並全部投付使用。基地在規劃時就秉持著高標准和智能化的理念,加上先進的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減少了勞動力,而且從源頭上對產品質量進行了監管。今年施用有機肥生產的秋茄子、西紅柿、油豆角等蔬菜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強烈歡迎,全部搶購完畢。
眼下雖剛秋收完,成員們卻早早地開始研究明年的種植計劃了,“明年一二月份就得育苗,三四月份進冷棚,打算種茄子、黃瓜、香瓜、豆角、柿子這些蔬菜瓜果,我相信只要質量過關,銷路絕不成問題。”技術員徐煥昇信心滿滿的說。
在訥河市和盛鄉萬寶村,提起七屯農民劉啟文,大家都說今年他可種對了品種,賺錢啦!在今年政府大力倡導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的帶領下,劉啟文果斷選擇種植了70畝地珍珠粒紅小豆,每畝平均產量300多斤,喜獲豐收。“按現在市場價格每斤4.4元算,扣除生產成本後,每畝地純收入可達700多元。”劉啟文高興的說。
據訥河市農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訥河市在水稻生產上,積極推進旱改水工程建設,發展綠色、有機水稻生產,水稻種植面積增加到70萬畝。在馬鈴薯生產上,擴大馬鈴薯脫毒種薯應用比重,推動馬鈴薯產業快速發展。在蔬菜生產上,重點發展蔬菜小區,建設現代化的蔬菜栽培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擴大蔬菜生產基地種植面積,引導農民種植蔬菜、西甜瓜、野菜、食用菌等高效經濟作物。通過科學合理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