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19日訊 11月初,哈市經歷了三次霧霾天,如何防霾治霾再次
成為冰城市民關注的話題。機動車尾氣作為PM2.5重要來源之一,有環保意願的市民已經將目光放在了新能源車上,想從自身做起緩解空氣污染,不過在向眾多廠家了解情況後,放棄了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想法。為何新能源汽車在哈市遲遲難上路?對此,記者多日走訪哈市新能源汽車市場和車主,探求背後的原因。
現狀:
今年僅5臺新能源車來辦免稅
據了解,根據國家制定的優惠政策,消費者購買國產新能源車,可以免征購置稅。為此,記者前往哈市國稅局車輛購置稅管理所,通過免征稅的數量對哈市落戶的新能源車數量有個大致了解。
在專門辦理購置稅免征的7號窗口,業務員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我們只辦理了5臺免征購置稅的新能源車。其中,3臺是純電動的大客車,2臺是混合動力的國產品牌汽車。國內的汽車生產廠家在新能源車出廠時就向國家稅務局申報免稅,所以什麼車型可以免稅並不是固定的需要通過我們的機器掃描購車者的車輛合格證纔能知道。”記者通過業務員的電腦看到,這兩臺混合動力的轎車免征購置稅金額分別為18500元和11300元。
問題1:
缺配套設施路上看不到充電樁
去年2月16日,哈爾濱入選全國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名單,成為我省唯一一個入選城市,但如今一年過去了,哈市很少能看到家用新能源汽車的蹤影。記者采訪幾名購買混合動力車的市民了解到,哈市缺少充電樁是限制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大問題。
在哈市南崗區學府路上,記者好不容易找到3個特斯拉電動車專用充電位。據這裡的保安介紹:“我跟一個車主聊過,現在特斯拉怕城市的充電樁建設跟不上,所以買車就給你在家附近免費安裝一個充電樁,這樣城市代步的話一天一充足夠了,可是這種充電樁只能給特斯拉車充電。”
哈市市民孫先生開混合動力車已經半年了,說到用車感受,孫先生說:“就是沒有充電樁挺別扭。”孫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的混合動力車是沈陽牌照,在沈陽開了一年多,現在因為工作關系開回哈爾濱。“沈陽的充電樁數量和上海、深圳不能比,但起碼走在路上能看得見,需要充電的時候也能找得到。但在哈爾濱,我根本就找不到充電樁在哪裡,我只能自己配一個蓄電池,平時在家充電。”
哈市市民李誠可以說是哈市較早購買新能源車的市民,半路沒電的經歷已經給他帶來了心理陰影,為此他給自己的車配了一個蓄電池。“那天我半夜開到松花江大橋上,車輛報警沒電了,我搜索附近區域都沒有充電樁,最後打求救電話給拖回家的。在哈爾濱車沒油了,滿地都是加油站,可是車沒電了,滿大街找不到一個充電樁,等充電樁‘普及’了,大家都用電動車了,那時冰城的霧霾天大概就會好多了吧。”
問題2:
無補貼政策 購車成本高於其他城市
除了缺少充電樁外,缺少補貼政策的支持也是市民普遍顧慮的問題之一。
機場路某自主品牌汽車4S店的孫經理告訴記者:“我們推出了兩款混合動力車型,問的人很多,大家都很感興趣,但是一聽說地方政府沒有補貼,在哈爾濱買要比在上海買貴好幾萬,很多消費者糾結之後就決定暫時不考慮了。”
機場路一家二手車行的經理李新煜告訴記者:“混合動力車我這裡有賣的,但是保值率不好,因為買的人少,大部分是外地牌照。”李經理說,因為哈爾濱沒有補貼,不像上海那些城市補貼力度那麼大,所以有些想開新能源車的車主都去上海買車了。如果買一臺20多萬的車,算上上海市、區兩級補貼,還不用拍賣牌照,一臺車全下來能省十多萬。就算扣去花一萬多塊錢僱掛車把車拉回哈爾濱,再扣去往返的路費、食宿費,就這麼折騰,也比在哈爾濱直接買劃算得多。
記者連線:
長春沈陽已全面鋪開新能源車銷售
新能源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作為同為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沈陽、長春已經全面鋪開新能源車的銷售,無論是高端還是低端的新能源車都很受市民歡迎。
沈陽一家品牌汽車銷售商告訴記者,沈陽在今年出臺了2015年至2020年的新能源車推廣實施方案。方案中規定,政府將通過補助和建設新能源汽車體驗場等辦法,讓市民了解和購買新能源汽車。在補助政策上,車輛采購將按照地方與中央0.7-0.9:1的比例補助,補助資金總額不超過車輛全價的60%。“沈陽還賣出東北三省唯一一臺混合動力的超級跑車i8,就是碟中諜4裡湯姆克魯斯開的那款,售價是198萬。”這名銷售商說。
而據記者了解,長春也出臺了新能源車推廣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出,建設大型商場、停車場、醫院、學校周邊的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群;新能源汽車上路行駛不受尾號限行限制;省、市兩級政府按照1:1比例進行購車補貼等一系列推廣政策。
哈市財政局:
正准備制定地方支持政策
推廣新能源汽車是國家重點打造的產業,針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狀況,日前哈市也將此事提上日程,將研究出臺地方支持政策,加快推動哈爾濱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哈市財政局表示,目前哈市正在准備制訂新的《哈爾濱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將通過調研情況,出臺為本地市民在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優惠政策,哈市本地新能源私家車主可獲得地方政府補貼的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