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黑河市今年預計減少貧困人口4.8萬人 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目標——為貧困人口摘下『窮帽子』
2015-11-19 15:15:08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王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9日訊 今年黑河市《政府工作報告》增進民生福祉“二十件實事”中提出,“實施開發式扶貧,全市完成14個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減少貧困人口5230人。”目前,已近年末,成績如何?近日記者帶著疑問走進市農委,了解相關情況。

  據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黑河市共有貧困村131個,佔全市村屯總數的20%;貧困人口14.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8%;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600多元,約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五分之二。

  為讓貧困村民盡快脫貧致富,年初以來,黑河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真扶貧、扶真貧”指示,通過“群眾選項、集中力量、分批實施”整村建設模式,先後實施了38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預計可實現減少貧困人口4.8萬人,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目標。

  “第一書記”深入村屯解難題。組織選派機關優秀乾部到村任第一書記,省直機關選派4名同志、市直機關選派30名同志、各縣(市、區)選派161名同志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其中黨組織軟弱渙散村85人,貧困村131人,其他類型村70人。至此,黑河市按照省委的要求,實現了貧困村和軟弱渙散黨組織村第一書記全覆蓋。

  “資金整合”力度加大得實效。黑河市科學制定扶貧計劃,投入大量資金,有力夯實經濟發展基礎,采取“財政專項、地方匹配、社會幫扶、農民自籌”等模式推進整村建設,村均投入由過去30-5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左右。2014年14個貧困村及2015年24個貧困村,總投資1.01億元,讓貧困村民真真切切得到了實惠。

  “生產設施”改善昇級顯成效。一組組數據,描述了農村貧困人口喜人的變化,新建水稻育秧基地15畝、塑料大棚1.3萬平方米、養殖基地1個,養殖奶牛5頭、肉牛250頭、綿羊700只、肉豬800頭、林蛙1000只、狐貉100只,新建飼料房捨1920平方米,稻田養蟹530畝,新修農田路34.6公裡,購置拖拉機1臺。糧食烘乾塔1座,新修排澇溝13公裡。改善基礎設施,泥草房改造80戶,修建農村道路16.96公裡,村內水泥路40公裡、紅磚路8公裡、沙石路2公裡,橋梁5座,橋涵216個。改善人居環境項目,柵欄2.7萬米,路燈471盞,路邊溝3.3萬米,改造廁所364個,安置垃圾箱65個。新建村村通廣播1臺、衛生所666平方米、村民活動室194平方米、休閑廣場7200平方米,自來水入戶754戶,新入戶數字電視150戶,挖掘人畜飲水井1眼、井房60平方米。 “扶貧脫貧”探索發展新模式。真正脫貧,就是要幫助貧困村民實現小康。黑河市按照“集中投、規模化、全帶動”產業扶貧模式,做強做大縣域增收主導產業。圍繞特色種養業,扶持18個村,35個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近2萬貧困人口。探索扶貧新模式,結合省“百社千企萬人”就業扶貧三年行動、旅游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小額信貸和小額保險6項試點,黑河市積極開展小額保險試點工作,為1.54萬外出務工人員購買小額意外傷害保險。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試點,組建合作社4個。建立扶貧互助資金會2個。

責任編輯:遲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