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互聯網+農業』水利行動計劃
2015-11-30 14:05: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陸昊省長在全省“互聯網+”推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及《陸昊省長在全省“互聯網+農業”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工作部署,發揮黑龍江省農業資源優勢,加強水利對農業的支橕保障作用,推進“互聯網+農業”戰略實施,結合水利實際制定行動計劃。

  一、計劃目標

  (一)總體要求

  “互聯網+農業”水利行動計劃用互聯網思維解決水利工作實際問題,著力構建防洪保安體系,加強農田灌溉排澇系統、黑土區水土保持、水資源配置體系等建設,提昇水利對農業產業發展的保障能力,為我省“互聯網+農業”提供堅實的水利硬件基礎。建立水利信息綜合應用平臺,不斷提高水利行業信息化水平,促進水利行業管理轉型昇級,為“互聯網+農業”提供開放的信息資源,建立互聯網水利服務新模式。

  (二)階段目標

  2015—2020年,完成重點領域信息化系統建設,整合信息資源,建立水利信息綜合應用平臺,並通過“現代灌區”示范工程建立應用示范模板和標准,形成“互聯網+水利”的應用推廣模式。

  2020年以後,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逐步建立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多形式投資機制,圍繞綠色有機農業開展“智能灌溉”應用,實現全省水利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

  二、計劃思路

  (一)發揮水利對農業的支橕保障作用

  農田水利建設是保障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通過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水利信息化能力,充分發揮水利對於農業的支橕保障作用,為“互聯網+農業”建立工程基礎保障。

  (二)構建水利信息應用平臺

  以黑龍江水利信息化工作需求為目標,以水利普查成果為基礎數據,建立“水利一張圖”綜合數據庫,實現信息協同共享。以“水利一張圖”綜合數據庫中為基礎,構建水利信息應用平臺。

  (三)實現水利信息平臺互聯網應用

  水利信息應用平臺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水利信息的統一應用,為各類用戶應用提供支橕。水行政主管部門可通過水利信息的收集行業的建設規劃、灌區管理與水情監測等水利工程管控,提高農業水利信息的管理能力;技術人員可獲取准確的灌排情況、水質監測、土壤肥力、科技服務等重要農業生產信息,從而增強對於農民適?播種、抗旱減災、適時適量排灌指導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灌區及農戶可通過操作平臺實現“智能灌溉”的快速建立,通過信息化手段提昇灌區農田的科學化管理。

  三、加強水利設施基礎支橕

  (一)提高防洪保障能力

  通過實施大江大河和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病險水庫和水閘除險加固工程等重點工程建設,形成以大江大河為主線,中小河流為網絡,骨乾工程為節點,非工程型措施為輔助,點線面結合,完善的防洪保安體系。

  (二)強化水資源配置和利用能力

  針對水資源時空分布及水土資源匹配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布局,構建河湖連通工程,形成河湖連通、湖庫聯調、地表地下統籌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全面提高水資源的配置和調控能力。針對黑龍江省水資源時空分布及水土資源匹配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布局,加快實施“北水南調、邊水濟腹、東西兼顧”的水資源配置戰略,加快推進引呼濟嫩、三江連通等引調水工程建設,加快形成“四江八庫八通道”的聯合調配格局,全面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滿足松嫩、三江平原糧食生產綜合試驗區等農業生產的需要。

  (三)加強農田灌溉排澇系統建設

  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條件適度發展農田灌溉面積,建設旱能灌、澇能排、規模化、集約化的高標准農業灌排體系,提高農田抵御水旱災害的能力,大規模建設生態高標准農田,保證糧食安全。繼續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及灌溉保證率,實現穩產高產。

  (四)實施黑土區水土保持措施

  以保護耕地為中心,采取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整治、造林綠化、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快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建設和山洪災害易發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強化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松嫩平原以防治耕地和草原的風沙災害為主,宜林宜草地區全部造林種草,改變耕種方式,改良更新退化草原;大小興安嶺山區以預防為主,張廣纔嶺以溝坡兼治、治理坡耕地為主;東部煤電化基地開展覆蓋植被生態修復,三江平原耕地實施利於水土保護的耕地措施。


 

  四、加強水利專項信息化建設

  (一)完善防汛抗旱指揮系統

  在防汛抗旱一期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建成覆蓋全省的水情信息采集系統,初步建設重點工程工情信息采集系統,增強部分重點防洪河段的監視能力;采用先進的傳感技術、通信技術、軟件技術,初步建成旱情信息采集體系;提高防汛抗旱移動應急指揮能力;增強業務應用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提高洪水預報精度和優化調度方案,強化旱情信息分析處理的能力;整合資源,擴展和提高異地會商能力;提高信息的安全保障水平,構建我省防洪抗旱決策支橕體系。

  繼續推進山洪災害預警預報。針對縣級監測預警平臺對數據可靠性和時效性需求,充分運用大數據、雲服務、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和資源,建設統一的數據庫,同步共享實時降雨、水位和流量等監測數據以及縣級平臺生成的預警發布、響應等數據,實現各級平臺、監測站點、預警站點等運行狀況的監視管理。

  (二)繼續實施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

  繼續實施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持續增強支橕和服務水資源定量管理和“三條紅線”監督考核的能力,基本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質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相適應的重要取用水戶以及重要水功能區監控體系。建設在線水量監測站點、重要地表水水源地水質在線監測站點,建設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省級信息平臺:建設水利政務內網省中心局域網和水資源調度會商中心,建立應用支橕平臺、數據環境和集中部署且三級使用的水資源業務應用系統。

  (三)建設水土流失監測系統

  建成基於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的信息采集、傳輸、處理、管理一體化的應用系統,基本實現水土保持監測評價、監督管理、綜合治理等核心業務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拓展信息應用范圍,為水土流失預測預報、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評價提供准確數據,為政府水土保持決策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橕。

  (四)充實中小河流水文監測系統

  以先進的測報技術、儀器設備為支橕,在黑龍江省有重要防洪任務的中小河流上,充實和完善該地區中小河流水文監測站點,提高水文測報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對規劃內有防洪任務的中小河流控制率達到100%,確保發生洪水時能及時預警,為中小河流防洪提供及時、准確的決策依據,為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技術保障。

  五、構建水利信息應用平臺

  整合全省水利普查、水文監測水資源監控、防汛抗旱和山洪災害預警等信息,發揮水利數據對水利信息化支持作用,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最大限度優化資源配置,打造開放性水利信息應用平臺,實現對農業水利信息的有效管理和綜合利用。

  (一)建立水利“一張圖”數據庫

  以實現黑龍江省水利運行、管理、服務的信息智能化需求為目標,實現跨部門的協同共享及水利的精細化管理,在水利普查數據成果的基礎上,融合水利信息化各業務系統數據,建立涵蓋水利空間信息數據庫、物聯網信息數據庫、公共信息數據庫的水利“一張圖”數據庫。

  基於全省水利“一張圖”數據庫,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結合灌區管理、信息采集和應用需求,建立開放式的應用服務平臺。各灌區可基於平臺提供的應用環境,按需定制所需水利信息、功能模塊和應用組件,接入灌區布設的物聯網節點,實現灌區的智慧化應用。

  (二)建立農田水利應用平臺服務模式

  按照一站式服務的思路設計開展應用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運用“權限配置”+“向導”+“模板”的方式,實現各類用戶對所轄灌區內的水利信息設施的管理維護及設施規劃。提供物聯網信息接入節點,實現灌區終端信息的采集、傳輸與處理。最終實現對灌區監測預警、自動化控制、水費計收、工程管理、排澇抗旱等的綜合監管應用。

  (三)圍繞綠色有機農業開展“智能灌溉”應用示范

  圍繞綠色有機農業建設要求,綜合黑龍江省農業灌區特點,在“互聯網+”的高標准綠色有機種植示范基地開展“智能灌溉”應用示范。依托應用示范構建灌區信息化采集、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應用功能組件和應用模板,實現平臺之上的自主智慧灌溉配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高對“互聯網+農業”水利行動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分解目標任務,確保落實到位。要把相關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監督、指導和協調力度,及時研究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統籌推進行動計劃的實施。

  (二)加大資金投入

  利用好現在投資渠道,把“互聯網+農業”水利行動計劃重點建設內容和示范項目建設資金列入相關項目,確保計劃實施。加大對示范區信息化建設的經費傾斜力度,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應用社會資本參與示范區信息化建設。

  (三)加強人纔隊伍建設

  適應互聯網時代的人纔要求,加強水利互聯網應用的高層次、復合型高人纔隊伍建設和基層水利人纔隊伍建設,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積極推進“互聯網+”思維轉變,充分調動廣大乾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推進技術創新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水利信息融合和應用創新力度,完善技術服務體系。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水利信息融合應用技術和應用模式研究,推動“互聯網+農業”產業發展。

  (五)加強宣傳培訓

  加大互聯網+農業”水利行動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建設。鼓勵和引導廣大乾部職工和人民群眾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生活生產方式,以“互聯網+”思維積開展智慧灌溉應用。

  (六)深化水利改革

  堅持政府與市場兩手發力並重、盤活存量與用好增量並舉,著力深化產權制度、投資體制、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進一步明晰所有權、界定管理權、明確使用權、搞活經營權,建立起投資多元化、管理專業化、服務社會化、經營產業化的現代農村水利發展機制,切實增強保障農業現代化發展能力,實現轉變農村水利發展方式,破解體制機制障礙,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運營,使農村水利發展更加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建立農村水利良性發展機制。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黑龍江省『互聯網+』行動計劃文件匯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