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計劃
2015-11-30 14:30:55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按照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全省“互聯網+”推進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為促進互聯網與工商行政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水平,省工商局決定實施“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特制定本計劃。

  一、工作思路

  主動適應和引領“互聯網+”發展趨勢,以創新信用監管綜合執法理念為引領,以全省企業登記和信用監管平臺建設、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隊伍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努力拓展互聯網與工商行政管理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創新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服務模式,提昇法治工商服務工商廉潔工商建設水平,著力營造寬松平等的准入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共享共贏的原則。充分發揮“互聯網+”跨界融合、連接一切的本質特性,以全省企業登記和信用監管平臺建設為依托,破除部門與行業間壁壘,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加快形成以共享共贏為特征的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服務新模式,最大限度的優化資源配置,最大限度的優化發展環境。

  (二)堅持融合創新的原則。引導、鼓勵全省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樹立互聯網思維,積極推動“互聯網+”與傳統工作模式相結合、與信用監管綜合執法相融合;推動互聯網向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工作各層面加速滲透,以深度融合促創新創造,使融合性工作模式成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新常態。

  (三)堅持公平普惠的原則。科學研判不同類型市場主體的差異性需求,實行分類管理服務。借助先進技術,發揮後發優勢,弘揚人本智慧,重構管理服務模式,使各類市場主體普遍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便捷的服務。

  (四)堅持安全有序的原則。建立完善互聯網融合標准規范和法規制度,進一步增強安全意識,強化安全管理和防護,切實保障網絡與信息安全。科學建立以信用監管綜合執法理念為引領的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新模式,促進市場有序發展,保護公平競爭,防止形成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

  三、工作目標

  大力實施“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計劃,重點推動互聯網與商事登記、市場監管、消費維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工作領域的深度融合,全面推進“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普惠城市與鄉村,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一)2016年底,建成科學完善的全省企業登記和信用監管平臺,實現縱向聯動、協同共享、互聯互通,為各層面、各環節工作提供有力支橕。

  (二)2016年底,在部分市(地)、縣(市、區)開展市場主體商事登記電子化試點。2017年底,市(地)實現市場主體商事登記電子化全覆蓋。2018年底,縣(市、區)實現市場主體商事登記電子化全覆蓋。

  (三)2016年底,在部分市(地)、縣(市、區)開展信用監管電子化試點工作。2017年底,市(地)實現信用監管電子化全覆蓋。2018年底,縣(市、區)實現信用監管電子化全覆蓋。

  (四)2016年底,在部分市(地)、縣(市、區)開展消費維權電子化試點工作。2017年底,市(地)實現消費維權電子化全覆蓋。2018年底,縣(市、區)實現消費維權電子化全覆蓋。

  (五)指導市(地)、縣(市、區)開展“互聯網+”培訓工作,2016年底實現全省工商與市場監管乾部“互聯網+商事登記”、“互聯網+市場監管”、“互聯網+消費維權”、“工商數據與大數據價值挖掘和應用”等知識的輪訓。

  到2025年,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全省“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成為推動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創新,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四、重點工作任務

  (一)著力推動互聯網與商事登記的深度融合,優化寬松平等的准入環境

  1.本著借鑒與創新的原則,建立完善“企業名稱商事登記互聯網申報系統”和“企業名稱商事登記移動終端申報系統”,推進市場主體商事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應用。

  2.出臺《黑龍江省市場主體商事登記電子化操作規程》。除審核外,可通過互聯網或移動終端全天候、無死角、無障礙的自助完成網上提交材料、網上智能比對、網上審查核准、網上核發文書和網上公示核准信息等電子化流程。

  3.結合大數據價值挖掘技術,通過植入市場主體檔案雲服務等業務模塊,推動實現市場主體名稱、設立、變更、注銷、備案等商事登記信息的便捷查詢。通過全省企業登記和信用監管平臺,方便市場主體查詢其他相關部門中有關自身信息。加強工商數據與區域經濟的關聯分析研究,為經濟發展決策的科學化和精准化服務。

  (二)著力推動互聯網與信用監管的深度融合,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1.基於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手段,以信用監管為核心,構建全過程、協同式的監管體系。“縱向”構建全過程監管鏈:從資格監管、行為監管、專業監管、消費維權四大監管領域建設應用,實現對市場主體從准入、經營到退出的全過程監管覆蓋。“橫向”構建社會共治的監管網:聯合多個監管部門,引導社會力量,推動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形成“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社會共治的市場監管新格局。

  2.運用大數據手段加強監管風險預判。針對重點高危行業、重點群體等監管重點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進行關聯分析,通過開展市場環境運行監測、消費環境分析、高危行業監測、重點群體監測、企業活躍度監控、企業違規風險監測、年報及公示信息分析等方式,及時掌握市場主體經營行為、規律與特征,主動發現違法違規現象,提高政府科學決策和風險預判能力,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後監管,不斷提高服務和監管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3.以網絡市場綜合監管為突破口,推動工商監管“互聯網+”快速融合發展。以黑龍江網絡市場監管平臺為基礎,堅持依法管網、信用管網和協同管網,打造“紅盾網劍”專項執法行動品牌,加大網絡市場整治力度。健全網絡市場主體數據庫,推廣網絡市場主體電子標識。完善網絡市場監管平臺、網絡市場主體數據庫與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的互聯互通。

  4.以信用監管綜合執法理念為引領,推動實現“智能”監管。按照國家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改革要求,加強頂層設計,統一信用信息標准、技術規范和內部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機制,依托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數據庫,逐步實現地區間、部門間市場主體基礎信息、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以及並聯審批信息的共享交換,建成全省統一的跨地區、跨部門、功能完備、運行高效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同時,通過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網絡信息化手段,搜集、整理和應用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實施網絡情報信息監測。將該歸集的信息歸集到具體企業名下,實現市場主體違法信息發現智能化,重點按照違法失信風險等級開展精准監管,對市場主體區別不同信用狀況開展信用分類監管。

  5.推動互聯網與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和“雙隨機”抽查的深度融合,健全信用約束機制。鼓勵支持市場主體通過互聯網為交易當事人提供公平、公正的信用評價服務,客觀、公正地記錄,公開交易評價和消費評價信息,促使市場主體強化信用建設主體責任。支持行業協會開展行業信用評價工作,建立健全企業信用檔案,完善行業信用體系,促進監管執法和行業自律的良性互動。推動互聯網與“雙隨機”抽查的有效融合,創新監管程序,促進監管執法的公開透明,將監管者、被監管者、監管規則、監管范圍、監管內容、監管標准等要素通過互聯網全部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防止監管部門和工作人員“亂作為”、“不作為”,努力營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三)著力推動互聯網與消費維權的深度融合,優化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1.整合線下消費教育資源,以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為載體,創新構建線上教育引導模式,通過微視、講座視頻、漫畫、公益廣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消費教育工作成效,積極引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理念與消費方式。加強對老年人和中小學生群體的線上消費教育,注意保護弱勢群體消費者合法權益。

  2.加強全省12315體系建設。積極配合國家工商總局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建設,建立省12315互聯網平臺,進一步暢通消費者訴求渠道,形成12315電話與12315互聯網平臺並舉的受理渠道。持續推進12315“五進”,繼續開展“優秀消費維權服務站創建活動”,加強基層消費維權網絡建設。

  3.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信息透明、易於監督的特點,探索開發智能移動終端消費維權應用軟件(APP),使其成為基於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基礎上的“互聯網+ ”消費維權新模式,更好滿足消費者維權的便利化需求。

  五、主要措施

  (一)夯實發展基礎

  1.加快全省企業登記和信用監管平臺建設,為“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提供載體保障。要按照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社會共治監管格局的要求,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企業登記和信用監管平臺。要充分利用省企業登記和信用監管平臺覆蓋面廣、信息資源豐富、運行機制健全的優勢,逐步納入機關事業法人以及其他組織信用信息,提昇數據質量和系統功能,做好企業登記和信用監管平臺與國家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工商綜合業務系統以及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資源整合。

  2.建立全省統一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數據庫,強化信息化資源的集約利用,為“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提供數據保障。協調其他政府部門將其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通過省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上傳至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立起全面覆蓋經濟社會各領域、各環節的市場主體信用基礎數據庫,為“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提供數據保障。要從軟、硬件入手,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開發、統一實施、統一利用不動搖,促進全省企業登記和信用監管平臺與工商信息化系統深度融合。要抓好國家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建設。創造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市場主體協同、移動執法等平臺建設。要進一步加強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強化保障能力。要堅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推動工商信息數據資源的融合和挖掘,科學設定數據匯總指標,加強數據分析應用。

  3.建立完善內外綜合執法機制,強化法制建設,為“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提供制度保障。要結合體制改革和各級政府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工作,以崗位職責明確、工作流程明確、工作規則明確為主要內容,建立健全工商行政執法崗責體系。要著力建立和完善外部綜合執法機制。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和綜合執法,健全完善綜合執法的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分工合作機制、有效銜接機制、聯合行動機制。要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推動各級政府厘清先照後證事中事後監管責任。要推動建立與公安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案件移送、相互協作機制,依法定程序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對接。要配合省法制辦加強法律法規建設,研究調整完善不適應“互聯網+”發展和管理的現行法規和政策規定,加快推動制定網絡安全、電子商務、個人信息保護、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等法律法規,為“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強化智力輸出

  1.加強應用能力培訓。要鼓勵各地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聯合其他相關部門,向市場主體提供互聯網、“互聯網+”基礎知識和應用培訓。指導、鼓勵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建立信息諮詢、人纔交流等合作機制,促進雙方深入交流合作。

  2.加快復合型人纔培養。要遵循立足當前、適應需要,著眼長遠、形成骨乾的基本思路,面向“互聯網+”融合發展需求,指導全省各市(地)、縣(市、區)開展“互聯網+”培訓工作,認真抓好專業人纔隊伍建設。探索與總局行政學院或省內高等院校聯合開展市(地)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領導乾部綜合能力培訓。采取信息化網絡培訓、巡回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要適應信用監管綜合執法需要,在全省建立一支有規模、能辦案、辦鐵案的專門執法隊伍,集中查辦大案要案,對不法市場主體形成震懾。要加強綜合調研能力建設,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破解新難題。

  (三)做好組織實施。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切實推動行動的貫徹落實。領導小組設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推進。建立跨領域、跨行業的“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專家諮詢委員會,為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橕。

  2.開展試點工作。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試點工作,遴選一批乾事踏實、工作突出、善於創新的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為試點,以點帶面推動全省“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向縱深發展,著力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新體系。

  3.有序推進實施。各地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主動作為,完善服務,加強引導,以發展的眼光關注全國“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動態,充分借鑒成功經驗,積極探索實踐,促進我省“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順利實施。各地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適合本地的“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落實方案,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科學組織實施,杜絕盲目建設和重復投資,務實有序推進“互聯網+工商行政管理”行動。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黑龍江省『互聯網+』行動計劃文件匯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