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能源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能源領域深度融合,推動能源技術進步、效率提昇,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能源發展新形態。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精神,加快推進互聯網與能源領域深入融合和創新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
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互聯網+”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以提高能源生產效率和實現能源資源合理開發為目標,有機聯結用戶,促進能源生產發展,拉動能源消費市場,釋放我省能源潛力,實現能源效率利用最大化和配置最佳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高效的能源保障。
(二)發展目標
到2018年,互聯網與能源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
1.互聯網在促進能源產業轉型昇級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加速提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能源行業創新能力,建立覆蓋全省重點能源企業的信息公共服務網絡。
2.互聯網在促進新能源發電預測、調度等方面的應用得到加強,實現新能源精准調度和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省發電量比重達到15%以上。
3.互聯網對促進節能減排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提昇用戶智能錯峰用電水平,提高智能電表覆蓋率達到80%以上。新建住宅停車位和大型公共建築物、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建設比例得到提高。
4.智能電網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快,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取得成效。
到2025年,形成覆蓋電、煤、油、氣等能源行業的公共信息服務網絡,能源行業基本實現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
二、重點任務
(一)推進能源生產智能化
1.全面提昇能源生產智能化水平。加強常規電源和新能源電源發電的廠站級智能化建設,逐步開展電源參數實測,實現電源與電網信息的高效互通,進一步提昇各類電源的調控能力和網源協調發展水平。推進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企業生產實時監控、調度和管理信息大數據系統,提高安全生產調度指揮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2.繼續完善新能源發電運行電網監控與調度。建立新能源基礎資料收集與分析預測體系,實現新能源運行信息全覆蓋。開展電網調度運行實時數據共享方案研究,實現多單位間新能源信息全面共享。利用互聯網技術成果,探索通過價格杠杆改變用戶消費模式,建立電網風險控制模型,更大限度提昇電網承載能力。
(二)推進分布式新能源網絡建設
1.開展分布式新能源網絡建設試點。選擇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條件較好、產業園區具備一定規模、工業企業較為集中地區,開展分布式新能源網絡建設試點。探索應用互聯網通信和智能調控技術,實現高效互動的需求側管理,逐步建成開放共享的新能源網絡。
2.探索新能源微電網建設。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發揮互聯網遠程控制優勢,在有條件的單位或園區,開展風能、太陽能、天然氣冷熱電聯產等微電網建設示范。在偏遠農村、林區、旅游景區,探索建立容納風能、太陽能、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輸(配)儲用一體化的局域電力系統,研究創新技術支橕體系、管理體制和運營模式。
(三)推進能源消費清潔化和智能化
1.強化電能替代工作。推動電動汽車應用,合理規劃城市布局,加快配建充電樁、城市充換電站、城際快充站等設施,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PPP等方式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2.鼓勵發展智能家庭能效管理等新型業務。積極開發智能用電用氣技術,開展雙向互動服務平臺示范工程建設,逐步完善用戶用電用氣信息采集系統,在中心城市形成智能化用能小區。
(四)推進電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網絡設施建設
1.建設全省能源互聯網信息公共服務網絡。建設能源管理部門和重點能源企業互聯網信息公共服務網絡,與國家能源監測預警與規劃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實現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信息對接。
2.加強智能電網建設。集成信息技術、控制技術、儲能技術等新技術,加快建設智能電網,提高電網安全性、經濟性、適應性和互動性,實現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常規電源的智能化融合及高效利用。
3.探索電網和通信網的深度融合。推進電力光纖到戶工程,開展電網和通信網深度融合技術攻關和示范工程建設,逐步實現同纜傳輸、共建共享。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和服務。建立組織協調機制,著力優化服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二)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加“互聯網+”能源行動。發展綠色信貸,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
(三)增強科技創新支橕。支持“互聯網+”能源行動科技計劃項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骨乾企業聯合組建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及技術轉化應用服務平臺。加大人纔引進力度,積極打造科技創新的智力優勢和人纔高地。
(四)培育市場主體。通過市場化公開招標方式,確定全省能源互聯網信息公共服務網絡、光伏電站、風電等投資主體,鼓勵投資實力強、市場實踐經驗豐富、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參加“互聯網+”能源行動,提高市場主體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
(五)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典型項目、案例,加強對各級能源管理部門和能源企業有關“互聯網+”能源行動知識、技術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