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省政府的部署,為促進互聯網技術與我省養老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我省養老服務業成為高成長性產業,加快資源配置,優化需求供給、形成競爭優勢,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新動能,特制定黑龍江省“互聯網+養老”行動計劃如下:
一、計劃要求
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把握養老服務業發展要求,借鑒上海、南京等地建設“智慧養老服務網絡”、“社區居家養老信息平臺”的先進經驗,提昇近年來我省推進養老服務業信息化建設的有效做法,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為主旨,以提昇我省養老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水平為著力點,通過建設全省統一的“養老服務雲平臺”和客戶服務子模塊,推動互聯網技術在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醫養結合式養老、候鳥式異地養老、老年產品開發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實現養老服務“供應商、客戶端”線上有效對接和老年群體“生活照料、健康醫療”需求的線下有力保障,以“三嚴三實”的精神推動養老服務業成為我省戰略性主導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支柱產業,力爭到2018年底全省養老服務業產值佔到全省GDP總值的10%以上,佔到第三產業產值的25%以上。
二、現實問題
近年來,我省在推進養老服務業信息化建設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具備了推進“互聯網+養老”的基礎條件,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和薄弱環節:在思想觀念上,存在“重事業、輕產業;重行政、輕市場”的傾向,運用互聯網思維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意識不強;在工作管理上,存在“計劃色彩濃、資源壁壘硬、封閉運行多”的問題,導致市場機制失靈,推進產業化發展緩慢;在把握市場上,存在著統計信息來源多頭,“基礎情況不清、市場需求不清、建設成效不清”的問題,導致產業要素分散、形不成體系;在基礎建設上,存在著“零打碎敲搞網絡、各自為戰建系統、低端重復搭平臺”的問題,已有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小散亂低”現象突出,不成體系,不能聯通,浪費嚴重;在人纔支橕上,存在著專業技術人纔匱乏,現有工作隊伍信息化技能掌握不多的問題,導致互聯網技術在養老服務中應用程度不高,等等。這些問題,亟待通過強有力的手段加以解決,纔能為推動“互聯網+養老”融合發展掃清阻礙、提供動力。
三、主要任務
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市場作用,以開發建設黑龍江省養老服務雲平臺為牽引,以引入社會力量推進智能化養老技術基層應用為補充,著力在五個方面推進互聯網技術與養老服務業有機融合,實現全省養老服務業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的快速提昇。
(一)推進“互聯網+機構養老”,力求增量增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引導全社會轉變養老觀念,突破傳統養老觀念對機構養老產業發展的制約;建立機構養老醫療保障資金統籌使用、便利結算以及機構養老補貼等制度,進一步釋放中高端機構養老需求。在此基礎上,一是開發建設全省養老服務雲平臺,匯集養老“大數據”,掌握市場“大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扶持建設一批社會資本投入的養老機構,實現增量擴大、結構優化,力爭到2018年,全省機構養老床位達到每千名老人33張,民辦機構養老床位達到總床位數的65%以上;二是利用全省養老服務雲平臺客戶端,實時發布全省各類養老機構服務供給信息,實現機構養老“供需見面、市場調節”。同時,將省“樂活”休閑旅游養老中心等一批提供“定制養老服務”的高端養老機構推向更為廣闊的市場,使其在參與市場競爭中形成品牌效應,引領全省養老機構盤活存量、優勝劣汰,建成相對完善的機構養老市場供給體系。力爭到2018年,全省有1-2家養老服務實體成功上市。三是制定全省養老機構信息化服務標准,將互聯網技術引入養老機構服務與管理全過程,降低管理成本,提昇服務質量。同時,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家庭成員對機構養老老年人享受服務狀況的實時查詢,力爭到2018年,全省機構養老產值達到150億元左右(含110億元基礎建設投資和40億元機構養老消費)。
(二)推進“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提昇服務消費。一方面,推動“社區養老”與“養老社區”高度融合。利用互聯網技術,把分散式的社區養老服務整合為規模性產業,並積極打造“智慧養老社區”,提高社區養老服務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在繼續推進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室)建設的基礎上,借助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的契機,引入社會力量,構建以省養老服務雲平臺客戶服務端為主乾、以“智慧養老社區”為分支的社區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體系,使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深度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現“社區養老”與“養老社區”的有機融合,推動政府公共服務、社會養老服務和志願養老服務銜接配套,擴大服務消費規模。另一方面,推動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與“互聯網消費”有機銜接。在省養老服務雲平臺上搭建老年消費電子商務子平臺,並在全省推廣使用12349公益服務熱線,使之與智慧養老社區平臺、老年電商平臺有機銜接,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體育健身、文化教育、精神慰藉、法律維權、電子購物等便利、高效的社會化服務,實現居家老年人醫療護理完善、物質保障豐富、精神生活安逸。力爭到2018年,在全省建成750個城市智慧養老社區,75%的社區居家老年人加入互聯網消費群體,全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消費達到約500億元。
(三)推進“互聯網+健康養老”,加快資源整合。一是在“醫養結合”上推覆蓋,建成全省“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引領全省養老機構推進“醫養結合”發展,力爭到2018年底,全省所有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都內設有醫療機構,不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都與醫療機構形成簽約合作,建成一批以省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為樣本的醫療機構領辦“養老機構”,實現醫養資源的高效利用。二是在“康養結合”上推產品,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我省生態、中醫優勢,大力推廣以漠河北極村張仲景養生院設計開發的“森林氧吧養生、綠色食品食療、中醫中藥治未病”為代表的我省健康養老產品套餐,打造龍江中醫養老養生品牌。三是在“居家醫養”上推普及,推進建設全省社區居家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並實現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信息的交換共享,開發、推廣具有緊急救援、自動報警等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呼叫終端,通過在線實時監測,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長期跟蹤、預測預警、上門或者在線健康管理服務。力爭到2018年,全省醫養、康養結合型養老服務業產值達到220億元以上。
(四)推進“互聯網+候鳥(旅居)養老”,擴大外部需求和消費。一方面,依托養老服務雲平臺,大力宣傳推介我省整體生態、特色旅游、醫療服務、綠色食品等養老優勢,並將互聯網營銷手段和各地旅居式養老服務諮詢有機結合,提昇我省候鳥式養老在全國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完善黑龍江天鵝頤養聯盟信息平臺,為來我省候鳥式養老的老年人提供“住宿、旅行、休閑、維權”等全方位、一鍵式網上服務,推動我省候鳥(旅居)式養老進一步擦亮品牌。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候鳥養老小鎮”、“候鳥老人之家”服務,提高我省的候鳥式養老接待服務能力,力爭到2018年,來我省候鳥式養老的老人達到20萬人以上,老年旅游和旅居養老收入達到170-180億元。
(五)推進“互聯網+老年產品開發”,壯大相關產業。一方面,積極引進國內外資金和企業,利用3-5年的時間,建成一處投資100億元左右的“老年生活用品、老年輔具用品”等老年系列用品產業園區,增補我省專用老年產品開發制造的空白,形成集群效應。同時,大力開發和網上銷售我省老年專用系列綠色食品,力爭到2018年全省老年產品、老年專用食品銷售產值達到200億元。另一方面,支持開發“互聯網+消費養老”模式的養老金融保險產品和網絡型養老基金,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推進福利彩票網絡銷售等,力爭到2018年,全省老年金融服務產值達到170億元左右,用於養老服務業的福利彩票銷量達到30億元。
四、保障措施
(一)掀起頭腦風暴,引領發展理念。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組織相關部門、養老行業人員圍繞“互聯網+養老”的目的意義、實現路徑、未來前景進行深入探討,刷新頭腦、改換觀念,用“開放的、協同的、創新的、市場的、產業的”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傳統養老服務業,突出“形成競爭性機構養老市場、擴大社區居家養老消費、構建‘醫養結合’產業體系、打造候鳥式養老品牌、提高養老產品供給能力”等重點領域,積極推進政策制度、管理體制、運營模式創造創新,為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插上互聯網翅膀,提昇創新力,形成生產力,引領產業發展。
(二)突出市場培育,擴大市場競爭。深刻把握“互聯網+養老”的市場化本質,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和措施,引導各相關部門和社會參與主體,在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經營養老服務機構、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拉動候鳥式養老消費等方面,依靠市場“找資金、找隊伍、找服務、找效益”,特別是圍繞解決資金難題,引導養老服務實體進一步強化市場競爭意識,破除“等靠要”思想,變“找政府、找銀行”為找“資本市場”,增強發展後勁,並樹立“互聯網營銷”理念,利用“在線廣告營銷、即時通訊營銷、網絡口碑營銷、定制服務營銷”等互聯網營銷模式,打造“賣點”求效益,把握機遇求發展。
(三)抓好典型推進,引導人纔生成。在全省選擇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市(縣),在2017年底前,打造10個“互聯網+養老”示范城市、培育100個養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和信息化養老機構、建設1000個智慧養老示范社區,並及時總結推廣經驗,牽引全省養老服務業在“線上線下”實現融合式發展。同時,以示范城市、示范企業、示范社區為先導,在抓好相關人纔隊伍在養老服務業中創新創業培訓的基礎上,面向“互聯網+養老”發展需求,采取校企、院企合作辦學、引進特殊人纔等辦法,加快培養、引進一批既懂互聯網技術,又熟悉養老服務行業的急需人纔,為推進“互聯網+養老”融合發展提供人纔支持。
(四)強化組織領導,形成協作機制。依托省養老服務業發展推進組,發揮各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共同研究解決“互聯網+養老”實現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圍繞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互聯互通、養老服務業發展政策相互銜接等關鍵性問題,建立相關部門間工作協調機制,消除資源壁壘、打破部門界限,為“互聯網+養老”的順利推進掃清阻礙,鋪平道路,形成推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