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2月3日訊 90年出生於哈爾濱依蘭縣的李楠現就讀於哈工大研究生二年級,今年和團隊一起創辦了營在高校網站,把教育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結合,獲得了初步成就。
2009年,大學二年級的李楠靠著假期補課的收入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從此開始接觸互聯網。
最初李楠想做一個婚慶服務提供商網站,為此她做了大量市場調研工作。可就在她完成市場調研和網站設計,最終准備注冊公司、網站上線的時候,卻沒有拿到投資,第一個創業項目失敗了。
2014年李楠讀研,在跟輔導員的聊天中,李楠發現最近幾年高校籌辦的保研夏令營越來越熱,但學生申請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為此李楠利用暑假實地調研了哈工大各學院,50多個夏令營,近3000多名學生的意見反饋,同時通過網絡采訪搜集了很多全國重點學校的保研夏令營情況,最終決定針對這一市場做出一款產品。李楠做好了產品雛形和項目計劃書,就馬不停蹄地約見投資人、參加各種比賽、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從開始一次次被拒,到修改,再被拒,再修改,整整一個月,公司成員幾乎天天開會,夜夜熬夜。而李楠,基本每天就睡兩小時,每天三杯咖啡,實在熬不下去了就瞇一小會。最終在10月閉幕的全國首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李楠的團隊獲得了銀獎,也收獲了投資方和大賽組委會的支持與肯定。
李楠告訴記者:“創業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始終跑在市場和用戶前面,所以必須理論和實踐准備充分並且時刻學習;同時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來面對所有挫折與壓力,甚至是不止一次的失敗。所以在創業前一定要多問問自己,你真的准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