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對俄教育合作『漸入佳境』
2015-12-04 09:25:3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雪 衣春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4日訊 進入11月,黑河市氣溫驟降,幾場大雪讓這座邊陲城市變得像童話中的世界。雖然雪景怡人,但王高峰卻無暇賞景,因為降雪,這段時間他從俄羅斯進貨的商品有時送到的會比較晚,他擔心庫存的商品不夠賣。王高峰用十分流利的俄語與對方通電話,掛斷電話後他對記者說:“這批海鮮再有1個小時就能送到了,到貨就可以直接發往哈爾濱。”

  王高峰是黑河學院外國語學院俄語專業2014年畢業生,在他上學時就能接觸到很多俄羅斯的老師和學生,許多俄羅斯的外教除教授專業課程外,經常會對學生們說說關於俄羅斯的商業和社會情況。畢業後他沒有急於找工作,而要自己嘗試創業搞中俄經貿。

  如今,王高峰的小生意已紅紅火火,每個月他會去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兩次,采購俄羅斯食品和日用品,回國後銷售給國內居民。他的客戶不僅局限在黑河,通過互聯網,他還把這些俄貨賣到了哈爾濱、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上學時,我就和幾個俄羅斯同學合作,雖然掙不了多少錢,但讓我看到了商機。”王高峰說,“老師曾就我省沿邊開放帶與俄羅斯區域合作做過系統分析,為此讓我找到了創業的方向。”

  王高峰的經歷只是我省對俄教育交流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全省很多高校,中俄教育交流的生動場面正徐徐展開。

  “你們想知道俄羅斯的大學生是不是也對創業感興趣?他們的創業集中在什麼領域?”近日,記者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采訪時,聽了一堂普通的公共課,不過,這堂課的教師卻是一位俄羅斯教師,他叫丹尼斯,今年40歲,目前在哈工大攻讀企業管理專業博士學位。從2001年開始,他一直在哈工大進行語言實踐、學習漢語以及留校任教。如今,他感慨地說:“我被哈工大濃烈的學習、學術氛圍所感染,被黑龍江的美麗景色和黑龍江人的熱情所感動,哈工大是我心中的最愛,黑龍江是我的第二故鄉!”一些師生告訴記者,上俄羅斯教師的課或是在試驗室接受中俄雙方教授指導,在哈工大已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近年來,我省高校憑借悠久的對俄交流歷史,充分發揮地緣與人緣優勢,將對俄交流合作作為國際交流的重點,不斷拓展對俄合作的規模和層次,在校際交流、舉辦國際會議、科研教學合作、學生互動等方面已成為全國高校對俄合作的典范,對俄教育合作漸入佳境。

  “對俄引智是促進我省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發展的重要途徑。”省教育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哈工大、哈醫大、黑大等高校多措並舉促進對俄交流,將來訪發展為互訪,以短期專家促長期專家,從講學到科研合作,使聘請教師的專業學科領域日益擴大,從而使對俄引智工作成效顯著。

  黑龍江科技大學在對俄科技交流與合作中,先後與俄羅斯阿穆爾共青城工學院、圖拉工學院建立了校際關系;同車列亞賓斯克、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等幾家國立技術大學進行了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幾年來,前來學校進行長期和短期講學、合作科研、考察、訪問的俄方專家、學者達180人次,學科領域涉及機械、電氣、化工、采礦及建築等方面,合作科研課題20餘項,引進了熱噴涂技術及其設備10餘套。

  哈工大結合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建設,聘請俄羅斯專家培養高水平人纔,其中,曾聘請俄薩瑪拉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舉辦航天器專業師資班,先後請34名俄專家來校開課23門,12名學員畢業設計在俄進行,為我國衛星應用、載人航天新專業的建設和國家航天科技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為不斷拓寬對俄教育交流領域,探索高等教育國際化、全球化新路,我省各高校正有計劃、分階段地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組織學生、教師赴俄研修學習或開展合作研究,吸引更多俄羅斯專家和學者來哈講學或開展合作研究。近年來,我省已與阿穆爾州等俄周邊省區建立了穩定的地方政府交流機制,在框架內定期舉辦中俄大學校長論壇等活動;已派出赴俄訪問人員1200餘人次,邀請來訪800餘人次,公派出國留學102人,接受俄羅斯留學生萬餘人,聘請長、短期俄羅斯專家800餘人,開展科技合作項目80多個;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分別牽頭成立了中俄同類高校聯盟,為中俄雙方高校全面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同時注重加強中俄青少年交流,通過組織中小學生夏令營、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每年與俄羅斯雙向交流師生4000至5000餘人;依托海外孔子學院積極推廣漢語言和中華文化,年培訓各類人員4000餘人。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