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寶清:稻田養鴨鼓起農民錢袋子
2015-12-07 10:21:5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淑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7日訊 今年,寶清縣萬金山鄉農民李中纔種植的鴨稻米賣到15元一斤,是傳統大米的10倍!而且銷售一空,供不應求。說起今年的收成,李中纔既高興又後悔!高興的是鴨稻共作1?地比往年多賺了7萬多,後悔的是賣便宜了!

  李中纔拍著大腿說:“害怕賣不出去,15元一斤都嚇壞了!後來纔知道,佳木斯的鴨稻米賣到54元一斤,最低價也是25元一斤!”雖然後悔價格賣低了,但鴨稻米的叫好叫座讓李中纔興奮地看到了美好“錢景”。

  那麼,鴨稻米為何物?為什麼這麼金貴、這麼搶手呢?

  鴨稻米是鴨稻共作的產物。鴨稻共作是一種自然生態水稻種植技術,讓鴨群與水稻、昆蟲、水生物、雜草等構成食物生態圈,鴨糞取代了化肥,鴨子的走動防止了病害的發生,鴨子吃蟲代替了農藥,鴨子啄食、走動替代了除草劑。同時,由於鴨群的田間活動,更有助於植物對土壤營養的吸收。完全不需噴灑農藥、化肥、除草劑等的鴨稻共作方式,能最大限度、有效地利用稻田內的資源,兼顧鴨子的成長和水稻的生長,產出的鴨稻米綠色生態、營養健康。

  李中纔是寶清縣萬金山鄉方勝村金滿倉農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說:“現在城裡人的生活條件好了,講究養生了,都喜歡吃綠色無公害的生態大米。我琢磨著種鴨稻米雖然產量低,但肯定有市場,也能賣上價。去年,我和大伙商量嘗試鴨稻共作,種了30畝鴨稻,買了200只鴨子放到地裡,用鐵絲網把地圈上。早上把鴨子放進地裡,晚上就自己游回來了。”雖然管理上挺費神,但一分辛勞一分收獲,豐厚的經濟效益讓李中纔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由於鴨稻米采用純綠色原生態的種植方式,產出的大米和鴨子在價格上都高於普通產品。李中纔的鴨稻米賣了好價錢,吃草吃蟲長大的生態“稻鴨”也十分走俏,平均每只近百元,搶購一空。李中纔算了筆帳,他說:“種普通水稻1?地掙1.1萬是一大關,種鴨稻保守地說1?地淨賺八九萬沒問題!”

  在前不久寶清縣舉辦的綠特農產品展銷會上,李中纔的鴨稻米展臺前人頭攢動,大家品嘗著噴噴香的鴨稻米,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太有大米味了!有嚼頭,真香!”、“跟小時候吃的米飯一樣!”

  談起今後的打算,李中纔樂呵呵地說,我明年打算擴大種植150畝鴨稻,琢磨著建個大庫,自己加工,自產自銷。目前,李中纔正在積極申請自己的品牌商標。他說,如果綠標能申報下來就更好了。有了品牌,我還要擴大種植面積,做貨真價實的綠色農業。

責任編輯:王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