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 近些年,因預付費出現的消費糾紛越來越多,麻痺大意的消費者遇到不講誠信的商家,吃不吃虧就得看運氣了。
近日,市民孫女士向本網反映了其在讓區“李彤”美容院存錢後,店方失蹤一事。

一不留神美容院關門了
2014年底,孫女士通過朋友介紹,在讓胡路區明湖商業步行街“李彤”美容院做護膚項目。
“這個卡是我朋友在那裡辦的減肥卡,存了3000元,她感覺老板態度不好,就把卡轉給我了。我把卡轉成做臉的項目,選的是1900元的套餐,包括10次護膚,後來經過協商又贈了我2次,一共是12次。”孫女士說,自己只做了4次護膚,感覺店方非常敷衍,使用的產品不是當初承諾給她的產品,而且有一次是實習生代替技師做的。
盡管對“李彤”的服務並不滿意,但錢已經交了,孫女士並不想打水漂。
“我最後一次在‘李彤’美容院做臉是今年3月份,之後我給美容院打電話預約,得到的答復要麼是美容師不在,要麼是店面正在裝修,從來不主動聯系我,而是拿各種借口搪塞我。後來我再打電話,就沒人接了。最近我路過那裡,發現牌匾換了,我給店裡打電話,接電話的人告訴我這家美容院已經黃了,讓我不要再打電話。”孫女士說,當初朋友把卡轉給自己時,自己要求店方寫個憑據,但店方沒有寫,只是告訴自己直接來消費就可以。
蹤跡全無原址成了文化公司
12月7日,記者來到讓胡路區明湖步行街,孫女士所說的店鋪現在是一家文化傳媒公司。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原來的美容院已經不乾了,樓上是公司的辦公區,如果孫女士有什麼事可以聯系之前美容院為其服務的美容師。
記者問對方能否聯系到“李彤”美容院的老板時,對方稱沒有辦法。
記者撥通孫女士提供的“李彤”美容院技師的電話,對方說記者打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