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昊在全省農民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
依托龍江寶貴資源 轉變觀念 進入市場 帶領和推動全省廣大農民創業致富奔小康
東北網12月9日訊(黑龍江日報記者 蔣國華 記者 許俊鵬)9日上午,全省農民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出席會議並講話,副省長呂維峰主持會議。省農委通報全省農民創業工作情況。拜泉縣鴻翔亨利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洪利,寶清縣黑龍江農家人購銷信息合作社聯社理事長周鑫雨,齊齊哈爾市建華區星光蔬菜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劉含花,五常市王家屯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金福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喬文志,肇東市黎明鎮種植大戶葛立江,哈爾濱市雙城區興瑞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經理王金龍在會上作典型發言,交流了在有機鴨稻種植營銷、農業信息服務、農產品市場建設、水稻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有機小米種植營銷、花生種植營銷及農用機械生產方面的創業經驗。
陸昊強調,近年來,我省發揮水利、科技、農機、生態四條主線作用提高農業生產力,建設億畝高產標准農田,積極推進“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探索並初步建立了保障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昇的體制機制,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湧現出一批有水准、代表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符合新的產業組織形式的創業主體。全省農業大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我們也看到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帶來的進口糧食不斷增加、進口糧價大幅低於國內糧食收購價對我省農民靠賣糧給國家增收帶來的挑戰,還要看到我們在農業市場化、農業產業化及農民收入構成中賣糧收入佔比過高方面的差距和不足。
陸昊強調,要高度重視並大力推動全省農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業致富奔小康,這既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工作部署,也是我省在新的改革發展浪潮中增加供給側新的市場主體的重要路徑,更是解決我省農業市場化程度不夠、推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只要是農民從事能夠增加收入、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以高於政府最低收購價賣給市場的種植、養殖、銷售、加工等所有產業化活動都是農民創業。要充分挖掘我省農民創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和真實市場機會,推廣農民創業致富路徑。一是種得好,不斷推動種植業由無公害標准向綠色標准、有機標准,有條件還可向歐盟有機認證標准邁進。二是賣得好,借助“互聯網+”等新商業模式和定制營銷方式,把好東西賣上好價錢。三是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找准目標市場,適當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四是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和價值鏈。五是通過季節性打工增加勞務收入。六是開展股權合作,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或與工商資本合作獲得收益。七是拓展社會化服務。八是發展林下經濟。創業過程要特別注意一要選准有市場需求增長空間領域,二要應用好“互聯網+”等新技術,三要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和各種融資工具的新變化,四要高度重視農產品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五要高度重視小而專、小而強的企業形式。
關於如何帶領和推動廣大農民創業致富,陸昊強調,一要“變”。通過思想發動引導農民不安於現狀、不小富即安、靠創業致富,種地也要種出大名堂。二要“看”。通過省內外大量鮮活的事例和成功的典型讓農民看到創業帶來的新變化。三要“學”。引導農民學會新的營銷方式、種植養殖技術及利用電商平臺等。四要“乾”。引導骨乾先乾起來,發揮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典型示范作用。五要“教”。各級政府部門要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指導農民創業。既講黨的惠農政策等“大道理”,又講如何幫助農民增收的“小道理”。六要“幫”。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措施,推進登記注冊制度便利化,為農民創業提供政策及金融支持。各級政府、各類媒體要共同努力,啟發農民市場經濟意識、宣傳先進典型經驗,營造鼓勵農民創業致富奔小康的強大氛圍。
中省直有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同志,有關擔保機構、風險投資公司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各市(地)、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同志,各鄉(鎮)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及創業致富農民代表在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