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0日訊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誠信龍江”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領導和支持下,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誠信哈爾濱”建設,以提昇全社會誠實意識、踐行守信准則為統攬,把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貫穿和融入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和推動哈爾濱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之中,堅持德法並舉,強化聯合獎懲,以搭建征信平臺為基礎,以法規制度為保障,力求在治理重點領域和解決突出問題上求突破、見實效、固長久,以全社會誠信風尚日益形成的良好效果,紮實推動誠信核心價值觀從柔性約束向剛性要求不斷邁進。
突出做好頂層設計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參與
誠信建設是牽動全社會、各階層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有力推動、企業主動作為、社會共同參與、公民普遍響應。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哈爾濱市成立了市誠信哈爾濱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先後有2位市長、1位市委常委任組長,8位市委常委任副組長,辦公室設在市工信委,由市直29個單位組成政府、企業、個人、法制和宣傳5個誠信建設專項推進組,按照《哈爾濱市“誠信哈爾濱”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議事規則》,定期召開領導小組、聯席會議,研究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2005年至今,哈爾濱市先後出臺實施了《“誠信哈爾濱”建設總體方案》、《“誠信哈爾濱”制度建設工作方案》、《哈爾濱市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哈爾濱市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常態化工作方案》和《哈爾濱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編制工作方案》,以16個行業及其從業人群為重點,通過加快信用信息系統等“四個著力”建設,突出征集、發布、核查、獎懲和宣傳等“五個關鍵”環節,穩步推進政務、商務、社會和司法“四大領域”誠信建設,同時指導各區、縣(市)相繼成立了誠信工作機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努力把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共同匯集到培育和踐行誠信核心價值觀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
完善法規制度保障堅持剛柔相濟德法並舉
誠信核心價值觀需要柔性的倡導和培育,也需要剛性的制度保障。最基本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只有與制度化和法律化相結合,剛柔相濟、德法並舉,纔能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哈爾濱市在推進“誠信哈爾濱”建設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將道德層面的誠信意識,固化為制度層面的行為規范,從市到市直部門兩個層面,進一步完善了信息管理、信息征集、信息發布、信用核查、“紅黑名單”、獎勵懲戒、教育宣傳和誠信考核八方面制度,把誠信建設納入標准化、規范化和制度化軌道。目前,哈爾濱市先後出臺《哈爾濱市企業信用信息征集使用辦法》、《哈爾濱市公務員誠信檔案建設工作方案》和《關於在市本級政府采購領域使用企業信用報告的通知》等40餘項誠信建設規章制度,組織指導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25個市級行業協會,分別制定了誠信自律公約,面向社會發布,接受社會監督,初步形成了層級清晰、覆蓋較廣、具有較強指導性、操作性的誠信制度建設體系框架。2014年6月12日,中央精神文明報頭版頭題報道了《哈爾濱市五措並舉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工作。
夯實征信平臺基礎
堅持打造誠信展示“窗口”
健全社會成員信用記錄是誠信建設的基本要求。加快推進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信用信息記錄,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踐行誠信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礎和前提。
哈爾濱市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為誠信建設工作提供有力的資金保證。2009年,哈爾濱市安排專項資金,在全國率先建設開通了哈爾濱聯合征信平臺和“誠信哈爾濱”網站,功能不斷完善,信息實時更新,運行狀況良好。目前,平臺已采集37個市直部門在行政管理服務中形成的179類信息,發布了54.8萬多條信息。同時,平臺與全市人口信息共享系統和法人信息共享系統初步實現了信息共享,奠定了以組織機構代碼和個人身份證號為索引聯合征信體系的基礎。
為進一步展示哈爾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踐行誠信核心價值觀的成果,“誠信哈爾濱”網站現已鏈接到“中國哈爾濱”政府門戶網站,訪問量累計已達800多萬人次,上海、深圳等外地客商多次委托核查哈爾濱市相關企業信用狀況,為全社會共享信用信息搭建了橋梁,為各界了解、關注哈爾濱市踐行誠信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開放的“窗口”。
狠抓重點領域建設堅持統籌兼顧全面推進
2007年至今,哈爾濱市將誠信建設分別納入對市直部門和各區、縣(市)年度目標考核,以考核為抓手,指導協調29個市直成員單位和各區、縣(市),紮實推進政務、商務、社會和司法等重點領域誠信建設:堅持依法行政,發揮政府誠信建設示范作用,加快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建設,加強公務員誠信管理教育,推進政務誠信建設。開展生產、流通、金融、稅務、價格、工程、政府采購、招投標、交通運輸、中介服務及食品工業企業等領域信用建設,推進商務誠信建設。開展醫藥衛生和計劃生育、社會保障、勞動用工、教育科研、文化體育、旅游、環境保護、社會組織和自然人誠信建設,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其中開展社會組織等級評價,78個社團被評為3A級以上;市委組織部、市紀委、市人社局、誠信辦聯合印發《哈爾濱市公務員誠信檔案建設方案》,啟動公務員誠信建設,同時探索開展了會計師、律師、公證員、總建造師、監理師個人誠信建設;建立完善人口信息共享系統、法人信息共享系統,其中人口系統覆蓋全市1063萬人口,月均采集交換信息6000多萬條,法人系統覆蓋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39萬戶,共500萬多條信息。在公檢法司等政法系統開展了“陽光執法”、“陽光辦案”建設,建設全市司法系統誠信檔案系統,公布律師、公證員等5類人員的誠信檔案4251個,推進了司法公信建設。
強化核查獎懲機制堅持重點突破狠治頑疾
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直接作用於各個社會主體的信用行為,是踐行誠信核心價值觀的核心運行機制。
哈爾濱市從建立健全“紅黑名單”發布機制入手,激勵守信行為,懲戒失信行為。目前,已連續評選四屆306家全市誠信建設示范單位,創建“誠信物業”、“誠信餐館”、“誠信商場”、“誠信車行”和“誠信旅游”266家,發布產品質量、建築工程、企業納稅、農產品質量等四類“紅名單”企業923家,評選9名全市誠實守信道德模范,1人獲得全省模范,開展了“踐行價值觀,誠信在冰城”、“十大誠信承諾”等活動。印發《關於在行政管理中實施信用記錄核查的通知》,在省、市征信平臺中梳理出210戶存在警示信息的企業,率先在市發改、財政、工信等22個部門中,開展信用核查和聯合懲戒,並指導存在信用問題的企業積極整改,起到了較好的警示作用;曝光產品質量、建築工程、企業納稅、印刷非法出版物、拖欠農民工工資、食品安全等六類“黑名單”企業243家,打擊“黑餐飲”、“黑物流”、“黑歌廳”、“黑煙草”和“黑網吧”243家。在市委宣傳部的支持下,主流媒體多次報道“紅黑名單”,並在“誠信哈爾濱”網站實時公布。哈爾濱市還協調聯通、移動和電信三大運營商,在手機短信中推送,發揮了懲惡揚善的社會效應。
對“紅名單”企業和個人,哈爾濱市在市本級政府采購招標評分時,根據供應商信用等級采取減分方式,扶持信用高的供應商;對全市優秀信用工業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將授信500萬至1000萬;整合了市工信委等10個部門的優惠政策,從免檢、收費、貸款擔保、納稅服務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給予扶持。對“黑名單”企業和個人,面向市直部門印發“黑名單”,暫不受理國家中小企業資金和市新型工業化等資金的申報,暫停了全市59家企業參與全市誠信建設示范單位和24家企業參加價格誠信單位的評選資格,120家各類警示信息比較嚴重的企業未獲相關資質。
為加大對嚴重失信行為的警示懲戒,提高其失信成本,哈爾濱市誠信辦、市法院、市文明辦等10部門,以法院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為依據,對其在乘坐飛機、購買列車軟臥車票,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出國出境,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等5方面實施聯合懲戒。目前,哈爾濱市已公布9批3356名失信被執行人及537戶被執行機構,撤銷5批已全部履行法律義務的12名失信被執行人及12戶被執行機構,限制116人出國出境;中國銀行等15家銀行核查發現181人辦理了貸款和信用卡等業務,已凍結41人信用卡,另有18人結清貸款8600萬元;限制購買航空機票800人;限制購買鐵路軟臥票180人。“一處失信、聯合懲戒”社會效應凸顯。
培育信用服務行業堅持營造濃厚社會氛圍
哈爾濱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哈爾濱市征信機構備案暫行辦法》,目前在哈備案登記征信機構增至19戶,扶持征信機構先後完成省、市各類企業信用評級600餘戶。組織完成了全市中小企業信用評級100戶,評出信用A級以上企業65戶。市誠信辦、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關於在市本級政府采購領域使用企業信用報告的通知》,對哈爾濱市家具行業及協議類政府采購的招投標,率先開始使用企業信用報告,對信用等級高的企業予以扶持。市工信委開展了“雙百”優秀信用工作企業評選活動,對榮獲優秀稱號的工業企業由市企業信用融資擔保服務中心授信500至1000萬元。推動政府部門開展行業信用評價,不斷擴大各類社會主體信用評價范圍,提高信用意識,實施分類監管。目前,全市指導組織市市場監管、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建委、市人社局、市旅游局、市衛計生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環保局、市住房局等11個部門開展了15種行業信用評價,對各類社會主體分別評為A、B、C、D或紅、黃、藍、綠牌等級,提高了企業信用需求,培育擴大了信用市場。
哈爾濱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誠信宣傳活動。針對社會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指導44家全市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試點工作;培訓國家信用管理師22人,指導完達山、森永等5戶乳制品企業通過了全國首批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開展“2014年誠信示范行動”、“文明誠信”示范店(街、市場)創建活動、“踐行價值觀、誠信在冰城”主題教育實踐等誠信建設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2012年至2015年,哈爾濱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以大力推進“誠信哈爾濱”建設為載體,積極培育和踐行誠信核心價值觀取得了積極進展,在黑龍江省發揮了“龍頭”作用,中央、省、市及鳳凰衛視、《大公報》等香港新聞媒體均予以報道。國家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有關專家對此高度評價,認為“哈爾濱誠信建設,既突出了制度設計和績效考核,推動了誠信建設步入標准化、規范化和制度化軌道,又體現了懲黑揚善原則,既整治扼制了不誠信、失信行為,又傳播了誠信正能量,這方面的好經驗值得總結。”2015中國信用4.16高峰論壇暨第十一屆全國信用體系建設經驗交流年會在京舉行。哈爾濱市“誠信哈爾濱”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中國信用共建2014年度創新單位”稱號。哈爾濱市經驗作為地方信用建設實踐編寫進《中國信用發展報告(201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