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訊(賀金龍 記者陳顯春 郎艾迪)近年來,慶安縣多渠道幫助農民增收,鼓勵農民利用水稻育秧後閑置的大棚進行多元化生產,打時間差種植蔬菜、瓜果、食用菌和發展觀光采摘,使過去的“專職”育秧大棚現在“身兼數職”,每年可為農民增收5000萬元以上。
慶安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綠色食品A級水稻生產基地。在水稻生產中,育秧大棚起到了提高水稻栽培水平和品質的作用,目前,慶安共有規范和閑散型水稻育秧大棚5萬多棟、佔地1.7萬畝。過去,這些大棚春季完成育秧任務後基本上閑置,造成土地資源浪費,2012年之後,慶安縣農委等相關部門開始研究破解水稻育秧大棚綜合利用的難題,不斷提高大棚利用率。他們首先抓住時間差,每年5月15日水稻育秧全面完成之後,便開始了大棚的二次利用,從蔬菜溫室裡移栽瓜菜秧苗,進行錯季生產。同時,跟據各鄉鎮氣候、土壤條件,全縣共選擇了番茄、黃瓜、小蔥等7個應季蔬菜品種,使種植戶錯季生產的蔬菜在市場上能賣個好價錢。
今年,慶安縣把水稻育秧大棚種植品種和職能再度拓寬。他們在豐收等鄉鎮的水稻育秧大棚裡開始引種了平菇、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系列品種,在大棚催芽箱裡進行人工養魚。縣農委等相關部門還組織水稻種植園區與蔬菜種植合作社對接,共同開發水稻育秧大棚。今年,久勝鄉久紅水稻種植園區與附近蔬菜種植合作社合作,優勢互補,園區200棟水稻育秧大棚今年可增加純收入160萬元。與此同時,慶安縣還鼓勵縣城周邊的水稻種植園區利用育秧大棚發展觀光農業,通過市民觀光采摘,使大棚蔬菜再度增值。
責任編輯:彭佳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