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人民網專訪黑龍江省委網信辦主任李耀東:構建網絡公共安全體系
2015-12-20 17:26:16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0日電 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舉行。

  為期三天的大會上,來自全世界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政府官員、國際機構負責人以及專家、企業家等各方嘉賓圍繞“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就全球互聯網治理、網絡安全、互聯網與可持續發展、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以及互聯網哲學等諸多議題進行了探討交流。

  12月17日,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黑龍江省委網信辦主任李耀東提出應構建網絡公共安全體系。

  當日,人民網就如何構建全網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對李耀東進行了專訪,他表示,網絡安全是與網絡發展平行的問題,有了網絡發展,纔有網絡安全問題。因此,要討論網絡安全問題,必須說明是網絡發展到哪一個階段的網絡安全問題。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倡導的: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互聯網安全必須與互聯網發展同步前進。

  互聯網不只是單純技術系統或信息傳播系統,互聯網是公共社會系統

  李耀東稱,網絡發展歷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局部網絡數據共享、社會信息流通幾個階段。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針對網絡的安全概念是不同的,在計算機和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還僅限於通訊技術安全范疇,到了信息流通,又增加的網絡內容和網絡輿情安全,以及打擊網絡信息犯罪等內容。因此,網絡安全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局部防御性安全范疇內。也就是說,所有的安全措施都是為了防范外界攻擊局部網絡單元。

  目前,隨著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普遍應用,互聯網與以往發生了根本變化。跨領域、跨地域、跨時空,互聯網進入、連接和疊加了各個社會領域。互聯網和數據化成為社會生活行為的直接組成要素,互聯網正在使我們全社會行為產生同頻共振。世界互聯網正在形成一個既有相對獨立的局域網,更有覆蓋到各個地域和社會的公共網絡體系,也就是一個公共社會大網。

  互聯網不只是單純的技術系統,也不只是單純的信息傳播系統,而是公共社會系統。我們無論是網絡局域系統,還是網民,都要公開的上網、用網,都要主動引入大量的其它數據系統。網絡已經進入到了互聯互通階段,已經是一個開放的空間。

  互聯網安全要由局部技術防御轉向全網綜合治理

  談到如何保障互聯網安全時,李耀東表示,互聯網發展的變化必然帶來網絡安全變化。原有的網絡安全是以局域網絡安全為考慮對象的對外防御性的網絡安全概念,那麼,現在就需要在原有基礎上,立足在我們已經是一個開放的、融合的、互聯互通的情況下,建立網內治理的網絡安全概念,也就是要構建網絡社會----系統安全概念。

  要明確網絡威脅和公共網絡是否安全的概念,而不是網絡對自己是否有利的網絡安全概念。也就是說網絡安全的概念不能建立在自己的利益標准上,而是要建立在全網安全的標准上和全體網民的利益基礎上。

  李耀東打比喻說:各個社會機構中聘用有自己的保安,但是社會一定又要有治安機構。保安是為局部私密、封閉空間服務的,治安是為全面公共、開放空間服務的。

  如何建立全網公共安全體系?李耀東表示,應推動四項工作。一是標准協商。網絡技術標准和網絡行為標准,需要所有涉網管理機構對話協商,沒有大家共同認可的標准,就不能建立合理的網絡安全秩序。二是合作協調。網絡要互聯互通,實現無障礙信息流動,網絡安全,則必須全網協同,建立全網合作體系。不能出現在一個地方的網絡行為屬於違法犯罪,在另一個地方卻是網絡自由行為,網絡不能陷入“攻擊者無錯,受害者自保”的互害循環。只有全網防御,纔能全網安全。三是法律體系。互聯網是新生事物,要建立適應互聯網發展的法律系統。尤其是要建立能夠管理網絡行為的法律系統,要改變全網互聯互通與法律地域分割之間的矛盾。要建立個人網絡行為以及個人數據隱私權法律規定,要建立互聯網企業、個人網絡行為與網絡社會運行之間的法律邊界。四是網絡免疫。以往針對局域網的防御性網絡安全概念,今後依然會發揮重要作用。但是針對公共網的免疫性網絡安全概念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也就是說,如同人類有免疫能力一樣。我們應該考慮,如何能夠在網絡病毒存在的情況下,很好的構建互聯網公共安全技術系統。

責任編輯:姜繼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