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1日訊(王海江 記者 許俊鵬)雙鴨山市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是昔日遠近聞名的革命老區,同時也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如今,小南河村在黑龍江省公路管理局的幫扶下,通過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和林下經濟,每年人均增收達到300元以上,農戶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2014年,黑龍江省公路管理局開始幫扶小南河村。當時的小南河,村裡的道路不通,排水不暢,全村60%的住戶住的都是土坯房。村民大多以種植旱田為生,並養成了靠天吃飯的習慣。為迅速扭轉小南河村村民的思想觀念,省公路局黨委書記、局長段建國帶隊逐戶逐人進行走訪,講解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到農戶家中去做動員工作,使村民在思想意識上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在多次召開村領導班子會、村黨員大會、村民座談會後,省公路局領導決定以改變村容村貌為突破口,帶動新農村建設工作全面開展,確定了小南河村新農村建設的工作任務和目標:用一年時間完成村內主要公路硬化,村“四旁”綠化,戶“四周”綠化;修建統一的磚結構衛生廁所;新建村委會綜合辦公室;打一眼深水井,讓村民吃上安全水;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擴大高產水稻種植面積,開發以養殖為主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年來,省公路局為小南河村修建通村路和村內道路16.1公裡,打生活水井1眼,購置了大型清雪刮路機1臺,修建了100平方米村委會綜合活動室,安裝電話、有線電視,購買科技圖書1000冊,新建村內排水溝3000延長米。徹底改變了小南河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狀況,讓農戶吃上了“放心水”。
居住環境變美了,人居收入低的難題又擺在了面前。為引導農民走依靠科學技術致富的新路子,省公路管理局與西林子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班子及村民一起,邀請省農科院的專家為小南河村種植業“把脈”定路,初步確定了“旱改水”的發展目標,擴大高產水稻種植面積,有效地提高了小南河村土地使用率、產出率和效益率。在專家的指導下,小南河村建立了300畝科學示范田,同時村裡培訓了技術種田的骨乾,村裡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3%。土地是有限的,必須發展畜牧養殖業,讓土地少的農戶從土地中解脫出來,通過轉包、轉讓、租賃等方式,把村裡5O畝以下農戶的土地轉包給農機、種植大戶,走土地集約化經營的路子。全村一共40戶耕地較少的農戶與5戶種植大戶分別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富餘勞動力通過集中培訓,發展肉牛、貉、狐、兔等養殖業,搞勞務輸出,目前,全村黃牛、肉牛養殖、梅花鹿、野豬、狐貉、黑蜂等養殖已初具規模。村裡的4戶養牛專業戶,實現年人均增收1.2萬元以上。
通過一年多的幫建,小南河村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提昇,村民們與幫建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成了好朋友、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