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31日訊 新一輪結構性改革的“窗口”已經開啟。對我省而言,打好結構性改革攻堅戰,實現龍江經濟穩定增長,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必須抓住關鍵點,找准問題癥結,抓住要害所在,精准發力施策,以供給側改革帶動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產業創新擴量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這既是我省適應新常態的必然要求,也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根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經濟必須抓產業抓創新。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明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落實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的發展任務,需要我們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強化問題意識瞄准“短板”精准發力。我省產業發展的短板在工業,精准發力點也在工業,必須把工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根本之策,把上項目擴增量作為“一號工程”。通過擴大增量,激活現有存量和要素,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壯大產業規模,提昇產業層次,為經濟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橕。只有這樣,纔能闖過結構調整的深坎陡坡,推動龍江在全國新一輪經濟發展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格局。
要改造提昇傳統產業,向精深加工和資源開發要增量,努力做到“老中生變”。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雖然目前我省工業指標“疲軟”,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但我省特殊的工業屬性、資源稟賦與產業布局,決定了傳統產業在過去是龍江經濟發展的依靠,現在仍然是拉動我省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依托傳統產業這個基礎和載體,我們的工作就有了抓手和方向。從現實情況看,龍江傳統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產業鏈條還有很大的延伸空間,很多大項目、好項目正在釋放動能,發揮效益。一方面要對好的產業項目,緊盯不放、重點推進;一方面要加快產業集聚,不斷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要重點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開發適銷對路新產品,增加高水平、高質量有效供給,增強傳統動能的拉動作用,實現產品提質、效益提昇、競爭力增強,進一步發揮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讓“老樹發出新枝”。
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增量,努力創造“無中生有”。新技術就是新生產力,也是調結構的重要抓手。我們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方向,發展航天航空、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在上項目擴增量上實現新突破。對於哈大齊牡佳等基礎條件好的地方,要加快發展,向新興產業要增量;對於煤城、林區等資源優勢明顯的地方,要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引導新產業、新技術向園區集聚;對於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要打造品牌產品、搶佔市場先機,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用新興產業的發展成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引領、帶動產業轉型昇級,為龍江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新動力。
要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向新產業和新業態要增量,努力實現『有中生新』。隨著改革發展的進一步深化,在經濟轉型中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在工業產能過剩的現實背景下,服務業是產業轉型和業態創新的新亮點,正在成為帶動經濟持續增長的突出優勢和強勁動力。我們要進一步放寬服務業領域社會資本、外商投資准入,重點圍繞特色旅游、健康養老、信息服務、商貿物流、文化創意等產業上項目,完善『互聯網+』應用平臺,發展物聯網技術應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轉變、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昇,更加積極有效推進服務業快速發展,使之成為龍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新勢力』,擴大內需的『加速器』,吸納就業的『主渠道』。
成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策。即將到來的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各項部署,在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做好產業創新擴量的大文章,充分釋放優勢、加快動力轉換、補齊發展短板,精准發力打好『十三五』開局的關鍵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