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評論:非公經濟和縣域經濟是重要引擎 四談精准發力千方百計穩定經濟增長
2016-01-07 07:42:0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黑龍江日報評論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經濟能不能穩中求進,不僅要在薄弱環節上補短板,也要在成長性好的領域求突破。非公經濟和縣域經濟,是我省最具潛力、最具活力的增長點。我們要聚焦發力、增強新動能,使非公經濟和縣域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穩定經濟增長,必須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橕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中的重要作用。培育更多的非公有制經濟市場主體,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更好地引導、扶持非公有制企業做大做強,充分激發非公有制企業創新創造活力,持續提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經濟發展,幫助企業認識新常態、順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在非公經濟發展上,要不斷拓寬發展領域,繼續清理各種形式不合理規定,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消除各種隱性壁壘,主動對接國家600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落實用地、財稅、金融等扶持政策。實施非公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鼓勵非公企業圍繞承接產業配套、生產要素合作等形式參與國企改革,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創新融資模式,拓寬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低成本融資渠道,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充分釋放非公經濟活力。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底部支橕。發展縣域經濟,是拓展我省經濟發展空間、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要著眼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一體化推進,堅持產業立縣、產業興縣、產業強縣,集中精力發展立縣特色優勢產業,增強縣域經濟實力。

  在縣域經濟發展上,必須把抓產業、建園區、上項目、增稅源作為重中之重,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抓好抓實特色產業,適合發展什麼就發展什麼。我省農林牧漁和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各縣,各自的資源稟賦各有不同,這就決定了縣域經濟不可能是小而全,必須依托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和歷史文化等要素,堅持產業強縣、特色興縣,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找准定位。要促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加快特色化和專業化產業園區建設,把產業規模做大,使每個縣(市)至少有1~2個立縣支柱產業,增強縣域經濟整體實力。要依托『十二五』時期在一些縣(市)已經建成並具備區域功能特征和產業優勢特點的園區,繼續形成產業集聚優勢,壯大產業規模,帶動所輻射區域經濟發展。要大力推進農墾、森工與地方合作,培育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推進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建設,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

  在發展非公經濟和縣域經濟上發力,必須不斷優化發展環境。要通過發展環境的優化,為非公經濟的發展『鋪路架橋』,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引鳳築巢』。要抓好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意見的貫徹落實,推進簡政放權,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堅持放管結合,不能摟著權力不放,該放的權力放到位,該管的事項管住管好。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生態環境。發展環境的優與劣,表面上看是作風問題,實質上是官風問題。要緊盯領導乾部這個關鍵少數,緊盯機關權力部門,緊盯基層窗口單位,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重拳出擊,加大執紀問責力度,使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讓企業滿意安心。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精准發力穩增長 奮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良好開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