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評論:精准識別,邁好扶貧第一步
2016-01-13 10:04:2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滕嘉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13日訊 任何一項政策,明確施策人群是首要條件。受眾明確了,決策纔更有針對性,纔能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扶貧工作亦是如此。扶貧必先識貧,這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真正把扶貧對象摸清摸准,弄准『扶持誰』,纔能為下一步精准施策、精准幫扶提供重要依據。

  近年來,個別地方的扶貧工作『跑了偏』,走了『旁門左道』。有圖形式、走過場,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也有『扶富不扶貧』、『扶官不扶民』、『扶強不扶弱』的,結果是『年年扶貧年年貧,貧困戶永遠是貧困戶』。早前有報道就曾曝光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3119名非貧困對象享受扶貧政策的事件。在馬山縣確認的所謂『扶貧對象』中,343人是財政供養人員,2454人有汽車,43人在縣城有房產,439人為個體工商戶或經營公司。這種徇私扶『貧』,濟了多少『假貧』,就傷了多少『真貧』,是明目張膽地靡費公帑,更是赤裸裸地侵害民利。

  這兩年我們投入大量精力建檔立卡,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貧困人口底數,但離真正意義上的精准識別還有差距。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首要的就是要看真貧。貧困對象是要通過精准工作認定的,量大且繁雜,要做到細之又細、實之又實,重要的依靠就是基層的鄉村乾部和駐村乾部。扶貧乾部們只有樹立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出以公心調查摸底,對每村每戶每人的貧困狀況了然於心、心中有數,纔能靶向明確、找准窮根、對癥下藥。列入貧困對象的,必須拉出單子張榜公示,公開選貧、公正扶貧。定期開展『回頭看』工作,及時查遺補漏、糾偏扶正,確保真正的貧困人口一個不落下,非貧困人口一個也不納入,讓老百姓認賬服氣,避免引發農村新的不穩定因素。

  『互聯網+』時代,要探索大數據與扶貧開發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實現扶貧脫貧信息管理精准化。在戶有卡、村有冊、鄉有

  簿、縣有檔的基礎上,積極建立上下一體的精准扶貧脫貧電子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基本信息動態化、數字化、常態化精准管理。各級政府、扶貧部門要與行業部門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便於因村推進、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推動扶貧開發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數字化管理』轉變。

  精准識別,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扶貧措施指向要精准。扶貧措施精准到戶到人,不可齊步走、一刀切,要有創新。在這方面,我省克東縣安全合作社做了有益嘗試。該社充分發揮合作社的扶貧作用,創造性地放活扶貧開發政策,集中精准使用扶貧資金。該社讓農戶以土地入社,扶貧資金以生產設施入社,國家其他投入入社佔股。合作社按總盈餘5%提取盈餘公積金,國投資金和自有資金收益按8:2比例按入社土地面積和成員權益進行分配,扶貧資產產生收益按人口向入社貧困戶分配。這種因地制宜的創新之舉,措施精當,扶貧效果明顯,趟出了一條精准到戶,先精准到社,由社及戶的新型扶貧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敗之舉在於精准』。無論是扶貧對象的確認,還是扶貧資金的發放,扶貧項目的落地,都與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一點也馬虎不得,敷衍不得。只有對貧困對象精准識別,精准定位,用水滴石穿的堅持和精准真扶貧、扶真貧,纔能讓貧困人群的每一分『救命錢』都救得了急,每一分對未來美好生活向往的『種子錢』都用在刀刃上,每一項扶貧脫貧的政策都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張微

【專題】我為家鄉龍江點贊

【專題】龍江生產建設湧春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