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 (記者 印蕾 許俊鵬) 14日,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推介會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我省多個縣(市)推介了當地綠色食品區域品牌,大慶市肇源縣副縣長謝景深以“肇源大米,源自北緯45°的健康問候”為主題作了推介。

肇源縣副縣長謝景深作推介。
謝景深在推介中說,肇源縣位於黑龍江西南部,東京125°08′、北緯45°52′,是典型的農業縣份。農業資源富集,有耕地292萬畝,其中水田92萬畝。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級水稻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縣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縣。年糧食總產在150萬噸以上,大米商品量在35萬噸左右。近年來,肇源縣以國家“口糧絕對安全”為己任,充分利用松嫩兩江水源,確定了“百萬畝”水田縣建設目標,今年末水田面積將達到100萬畝以上。
謝景深說,為消除大家“老謝賣米,自賣自誇”之嫌,他和大家分享了出產好大米的必要條件:第一,潔淨的水源。以江河無污染地表水最佳,水體溫潤,水溫高,富含豐富營養物質。第二,肥沃的土地。肥沃的黑土地富含豐富有機質和礦物質,最適宜優質糧食生產。第三,適宜的溫度。2700°以上的有效積溫、1100小時以上的生長季日照時數和10到15度的溫度日較差,纔能夠確保優質水稻健康的生長、發育、開花、結實。第四,高標准的基礎設施。智能化催芽、工廠化育苗、全程機械化作業和標准化的田間工程將為優質健康水稻更好的生長創設更加合宜的條件。第五,優良的品種。我堅信品種即品牌,優良的稻種是生產極致好米的充分必要條件,否則就是對優質資源的褻瀆和浪費。
“進京推薦肇源大米,我胸有成竹”,謝景深介紹了肇源大米絕佳優勢:第一,積溫光照優勢。肇源積溫高,是全省地一積溫帶上限,年有效積溫在2900--3100℃;光照好,水稻生長季日照時數達到1295小時以上,基本不存在灰霾天氣和桑拿天,光照充分,成熟度好。溫差大,生長季日較差在11℃~13℃左右,確保大米中直鏈淀粉含量適中、支鏈淀粉含量較高,淀粉糖度含量高,這些決定了大米的口感和營養價值。二是地緣地理優勢。肇源地處北緯45°,松嫩平原腹地,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黑土有機質含量高,土質富含鈣、鉀,特別適合種植糧食。有人曾這樣形容這塊黑土地:“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可見黑土地的肥沃。
三是開墾時間優勢。肇源縣水田開發時間較晚,最近十年纔從名不見經傳的30萬畝水田小縣躋身到黑龍江“百萬畝”水田縣俱樂部,而且大部分是沿江低窪沼澤地,底好,有些新地塊不用轉換期直接可以生產有機標准水稻。四是灌溉水源優勢。松嫩兩江蜿蜒流經肇源265公裡,年徑流量接近18億立方米(肇源僅利用5億立方米左右,兩江水可用空間巨大),同時嫩江又是全國僅有兩條國家二級水質河流,澆灌出優質健康稻米,我們一個立陡山區域連片稻田就達到10萬畝,是黑龍江西部連片最大嫩江水灌溉的健康水稻產業園區。積溫高、位置佳、土壤肥、水質淨,是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優質健康稻米產區。五是基礎設施優勢。肇源水稻智能化催芽、工廠化育秧、全程機械化作業已經實現全覆蓋,松嫩兩江沿江八大灌區改造昇級全面啟動,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土地整理、農業開發加快田間工程標准化進程,東方稻米、松花江米業等產業化龍頭企業強力牽動,已經繪就出一幅沿松嫩兩江百萬畝智能化健康水稻產業帶的壯美畫卷。上述五個方面優勢條件齊聚一處,絕無僅有,注定產出絕佳好米。
謝景深表示,好東西要保真,肇源正在全面強化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努力讓餐桌上的大米從種植到消費各環節有據可查,為捍衛舌尖上的安全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