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佳木斯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顧百文:踐行兩個法規 突出三個轉變
2016-01-20 17:05:16 來源:  作者: 顧百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踐行兩個法規 突出三個轉變

  顧百文

  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准則》和《條例》為紀檢監察機關在監督執紀問責中,適應新常態,轉變執紀觀,堅守責任擔當,繼續深化“三轉”提供了制度依據和有力支橕。紀檢監察機關作為紀律的具體執行者,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必須回歸本職、回歸“原教旨”,在思想認識、責任擔當、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部署,真正把紀律嚴起來、執行到位,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

  一是懲治腐敗要由注重治標向標本兼治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強力“治標”作為懲治腐敗、贏得民心的突破口,保持了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為“治本”贏得了時間。新出臺的《准則》緊扣廉潔自律主題,堅持正面倡導、重在立德,為黨員和黨員領導乾部樹立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高標准,樹立了道德“高線”;《條例》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一正一負,一高一低,相得益彰,體現了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結合,治標和治本相結合的新理念。我們要正確理解把握新要求、新部署,即要手握戒尺,嚴格執紀,嚴懲腐敗,也要加強制度建設,紮緊管黨治黨的制度籠子,防止權力任性;強化廉政教育,先把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立起來、挺起來,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形成內外兼修、標本兼治的從嚴治黨新格局。

  二是管黨治黨的尺子要從紀法不分向從嚴執紀轉變。黨是政治組織,黨規黨紀保證著黨的理想信念宗旨,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底線;法律體現國家意志,是全體公民的底線。如果管黨治黨不是以紀律為尺子,而是以法律為依據,黨員乾部只要不違法就沒有人管、不追究,造成“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紀委成了黨內的“公檢法”,紀律審查成了“司法調查”,監督執紀問題無法落到實處。只有堅持黨紀分開,纔能使黨規黨紀與國家法律既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又配套聯動、相得益彰,形成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合力;只有堅持紀在法前,纔能用紀律管住大多數,把“病毒”和“蟲害”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黨員領導乾部小錯釀成大錯;只有堅持紀在法前,纔能突出強調黨員和黨組織區別於普通公民的政治責任,喚醒全黨特別是黨員領導乾部的黨章黨規黨紀意識。我們要轉變原先固有的思想理念,變“以法律為底線”為“以紀律為標尺”,重樹黨紀嚴於國法的意識,強化紀律審查觀念,用黨規黨紀去衡量黨員乾部行為,從讓紀律的高標准看的見、摸得到、夠得著,將執紀的尺子立起來、嚴起來、插到底、管到份。

  三是從嚴治黨的范圍要從盯緊關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轉變。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全方位、全覆蓋,所有黨組織沒有死角,8700萬黨員無一例外。領導乾部“破法”無不從“破紀”開始,如果多數黨員都“脫管”,只有嚴重違紀違法領導乾部受到懲處,其結果必然是組織渙散、紀律松弛。兩部法規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全面和從嚴緊密交織,貫穿始終,執紀的視野從緊盯和嚴懲極少數轉向管住大多數,不允許任何違紀者成為“漏網之魚”,為全體黨員織密織牢制度的“籠子”。我們要正確理解把握“法”與“紀”的關系,正確理解把握嚴厲懲治腐敗與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關系。一方面加大對嚴重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減少腐敗存量,另一方面嚴肅處理一般違紀問題,遏制腐敗增量,治“病樹”,拔“爛樹”,鏟“腐土”,真正用紀律管住大多數,重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作者系佳木斯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結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