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的冰城會是什麼樣?每一個冰城市民都很關注。19日,哈爾濱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提交的136頁的《哈爾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中給出了答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未來五年,冰城幸福可期。
交通
三環四環互通中心城區建42條新路
新區:建外環路,建16項道路工程。
中心區:三環四環互通,建42條新路。
鐵路:加快電氣化改造。
公路:新建多條高速,昇級改造13條普通國省乾線。
泊位: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萬個。
●綜合交通體系:公路方面,重點推進吉黑高速五常(黑吉界)至哈爾濱段、哈爾濱至肇源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哈爾濱至拉林河段、哈爾濱都市圈環線(東南段)等高速公路項目;新建國道三合至莫旗公路延壽至勝利段,昇級改造13條普通國省乾線。航空方面,完成太平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建設亞布力機場、木蘭通用航空機場、通河通用航空機場、延壽通用航空機場。港口方面,建設哈爾濱港,推動依蘭航電樞紐建設。
●城區交通:主城區進一步完善“兩軸四環十射”路網格局,江南地區以環形放射型路網為主,江北地區以方格網為主形成混合式路網格局。到2020年,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6平方米。新區建設外環路,建設天山大道、阿勒楚喀路、濱河路等16項道路工程。中心區實現三環路全線貫通,建42條新路。重點加快推進紅旗大街、香福路、香河路、閩江路等25項道路建設。推進老城區道路昇級改造,重點建設哈藥路、南勛街、宏偉路等23條中心城區道路。強化老工業區及棚戶區改造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建設同江路、化工四路、金山路等17條道路。
●公共交通:完成哈市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編制,啟動2號線二期、4號線一期和二期、5號線一期等項目建設。增設公交站點,新增中小型公交場站31處,新建公交綜合樞紐2處。謀劃實施連接阿城、雙城、哈南、利民等新區的BRT(快速公交系統)建設。結合道路新建改造工程,配套建設公交專用道100.2公裡。推進哈爾濱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建設。到2020年,主城區公交線路總裡程達到4670公裡,公交線路達到255條,萬人擁有公交車輛達到18.4標臺,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3%,公交車輛准點率達到80%以上。
●交通設施:新建停車場配建充電樁。重點推進道裡商圈、南崗商圈、道外商圈、既有住宅小區等區域靜態交通設施建設。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萬個。
教育
幼兒園入園率80%新建應用技術大學學前教育: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0%。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鞏固率穩定在99%以上。中小學:新建、擴建和改造中小學校105所。
高等教育:重點發展20所重點職業院校、80個重點專業、5大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8個職業教育集團,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園區建設,支持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哈爾濱應用技術大學,打造國家重要職業技能人纔基地。支持哈爾濱學院建成多科性、開放式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休閑
“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建成城區10分鍾健身圈
建成城區10分鍾健身圈
重點發展冰雪旅游、文化旅游、避暑度假三大核心產品
亞布力新建100公裡雪道
實現旅游總收入1600億元
●推進哈市圖書館、博物館、群眾藝術館、檔案館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推進區縣(市)、鄉鎮和社區文化設施網絡標准化建設,實施“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基本建成覆蓋城鄉、較為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重點建設哈市奧體中心等一批體育場館、體育公園、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廣場等休閑娛樂設施,建成城區10分鍾健身圈。推廣“三大球”進校園活動。
●重點發展冰雪旅游、文化旅游、避暑度假三大核心產品,推動亞布力、金龍山打造國家5A級景區,打造松花江黃金旅游帶、哈爾濱—亞布力冰雪避暑旅游產業帶。推動亞布力新建100公裡雪道,努力打造世界級的專業和非專業結合的滑雪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力爭實現旅游總收入1600億元。
醫療
人均壽命79.15歲完成市屬公立醫院改革
每千常駐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6.5張、注冊護士數達到3.5人、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人,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2.5人。
哈市人均期望壽命達79.15歲,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8/10萬以下,嬰兒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價。出臺《關於支持哈市屬公立醫院改革發展試點若乾意見》,推動哈市第一醫院改革試點,完成市屬公立醫院改革任務。
●加強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規劃設置2個醫學中心,14個綜合性區域醫療中心,4個中醫區域醫療中心。
●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各類非營利性醫院和醫養結合型醫療機構。
●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市第一醫院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和市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松北院區等項目。
養老
第二社會福利院異地搬遷100%鄉鎮建社區服務站
哈市人口總量達到1100萬以上,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達到6‰。
養老床位達到每千名老人40張,民辦養老機構床位與公辦養老床位比達到7:3,護理型床位佔全市養老床位總量的70%
●開展國家首批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吸引社會力量建設養老長期護理機構、老年公寓和休閑養老基地。推動100%的鄉鎮和65%以上的農村社區建設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站點。推進第二社會福利院異地搬遷、第一社會福利院昇級改造、安康社會福利院擴建等項目。
●建設國家重要的大健康服務基地。圍繞滿足“候鳥式”養老旅游和健康服務需求提檔昇級的市場需求,開發一系列集慢性病防治、觀光度假、綠色食品配餐為一體的養老產品。規劃建設一批集休閑度假、醫療服務、養老服務於一體的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
住房
二環三環四環完成最後棚戶區改造 惠及居民4萬戶
基本完成現有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房並軌運行,通過新建、收購、給予貨幣租賃補貼和長期租賃等方式,積極籌措公共租賃住房房源。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並舉,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各類保障性住房統籌籌集、並軌運行、分類使用,滿足城鎮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需求。
●穩步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集中力量對二環以內及三環、四環周邊的棚戶區進行改造,改造棚戶區25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4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