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4日訊 19日,牡丹江地區迎來了新一輪的強降雪。雪後,地處林海雪原的哈牡客專虎峰嶺隧道工區和威虎山隧道工區持續降溫,最低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30攝氏度。可這絲毫沒有影響鐵路建設者們的建設熱情。
面對著繁重的工作和乏味的工地生活,建設者們勇於拼搏、迎難而上,能吃苦擅承重的鐵軍精神閃耀在龍江大地上。
春節不回家孩子成留守兒童
在哈牡客專虎峰嶺隧道工區,中鐵五局哈牡客專項目經理部一分部黨工委書記蘇晨光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和千裡之外的兒子視頻聊天。今年32歲的蘇晨光來自陝西,由於自己和妻子都在哈牡客專工作,7歲的兒子只能由在陝西的父母幫著帶。“兒子告訴我,因為我們不在他身邊,所以學校在他的檔案上寫的是留守兒童,我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孩子是建設者們最不願意觸及的話題。“你能想象自己的孩子管自己叫叔叔的感覺嗎?一年多沒有回去過了,上次視頻的時候,女兒管我叫叔叔。”同樣來自陝西的一分部副總工程師王志強無奈地說。王志強的女兒今年3歲,因為太長時間看不到爸爸,已經不認識爸爸了。
可即使是這樣,這個春節,蘇晨光和王志強依然不能回老家。蘇晨光說,虎峰嶺隧道是哈牡客專控制性工程,工期很緊,隧道的挖掘過程中,會存在很多未知的問題和困難,因此今年的春節,項目部依然堅持24小時不停工。
不僅僅是虎峰嶺隧道工區,中鐵19局威虎山隧道出口作業隊隊長邢曉鋒告訴記者,作業隊一共有120人,其中110人來自外地,今年春節有80多人要在工地上堅持施工,就是為了隧道能早日安全的順利貫通。
山區小氣候反復感冒是常事
在哈牡客專隧道施工現場采訪,記者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來的路上還是晴天,可隨著車駛入隧道口,天上就飄起雪花。建設者們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山裡有自己的“小氣候”。天氣變化無常,下雪頻繁,氣溫比山外更低。
在威虎山隧道口前的營地,記者見到了中鐵19局哈牡客專項目部威虎山隧道出口開挖班班長劉清力。令記者沒有想到的是,剛剛倒班下來的劉清力滿頭是汗。他告訴記者,開挖班一共26人,主要負責的是打眼、裝藥、爆破。雖然室外已經零下30攝氏度,但在裡面乾活可不敢穿的太多。他說,為了保證冬季施工,隧道裡面用了很多取暖設施,溫度在零上15攝氏度。室內外溫差大,穿太多,一身汗,走出來很容易感冒。隊裡的工人們經常反復感冒。“有點小病不算啥,項目部對我們可好了,冬天准備驅寒姜湯,夏天有綠豆水,為了隧道早日開通,我們就是要敢闖敢拼。”說這話時,劉清力擲地有聲。
隧道就是家工作不分晝與夜
哈牡客專工期緊、隧道施工難度大,大多數人,都是自工程開工以來就沒有回過家,甚至沒有離開過工地。雨雪風霜讓這些建設者們看上去普遍比實際年齡大。
蘇晨光說,有時想想,自己回家就像是回賓館。“住在工地好啊,有啥事隨叫隨到。”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建設者們的工作是不分晝夜的,半夜兩三點鍾被叫起來,進隧道解決難題;連續加班三四天不合眼都是常事。
可面對記者的采訪,沒有人會抱怨,都說常年這樣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難度他們習慣了,讓他們心裡越來越滿足的是,他們在工地上的吃住條件越來越好了。“想當初,剛到虎峰嶺的時候,到處都是沼澤,為了修便道,我們每天都要背著開水、方便面,往沼澤裡填石頭,吃了一個多月的方便面。在治山村住的時候,8、9個人住在一個大炕上,南方人沒住過炕,不會燒火,把被子都點著了。你看現在多好,吃住都不錯。”蘇晨光滿足地說。
“不過,我們真的希望能早日完成施工任務,這樣就可以回家和家人團聚了。”說這話時,這個陝西漢子的眼圈有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