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龍江這一年·2015】曬曬龍江民生大禮包1
2016-01-24 18:28: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姜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龍江這一年·2015】曬曬龍江民生大禮包2

  黑龍江日報1月25日訊“2015年,全省財政用於民生支出2582.8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的64.2%,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看到這樣一組數字,省政府參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葉曉峰眼前一亮,他深有感慨地說:“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國運。盡管2015年我省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經濟下行,民生保障不能下滑,財政再緊,用於民生的錢要留足,人民群眾基本社保必須托底。”

  分析起財政減支情況下我省民生投入卻不減反增的原因,葉曉峰認為,2015年,省委、省政府科學引導經濟社會各領域民生政策,牢固樹立“抓民生就是抓發展”理念,使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和加快發展有效對接、相得益彰,讓民生項目發揮經濟社會效益,讓改革成果惠及民生。

  歲尾年初,回望2015年,曬曬民生幸福菜單,龍江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省確定的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五大方面32個事項全部完成:社保待遇提高,連續11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全省平均標准由月人均990元提高到1270元;健全完善醫保體系,新農合人均籌資標准提高到470元;全省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00所……龍江百姓就業、收入、社保、住房、教育等民生領域正發生著深刻變化,百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共享發展成果的幸福。

  聚力脫貧攻堅

  幫到最需戶扶到關鍵點

  貧困,是一種可逆的狀態,如何激活貧困地區沈睡的資源、激發貧困地區的內在活力,省委、省政府對此精准發力,因為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役。

  “我省在脫貧攻堅中,幫到最需戶扶到關鍵點,這點很重要。”葉曉峰舉例說,我省有28個貧困縣,211.6萬貧困人口。2015年,我省實施扶貧項目共投入2.6億元扶貧資金,在28個貧困縣實施食用菌、果蔬棚室生產、蔬菜種植、牛羊規模化標准化養殖等30個產業扶貧項目;實施金融扶貧,安排600萬扶貧資金,試行免擔保、免抵押,三年期內每戶不超過5萬元扶貧貸款,支持有發展能力貧困戶發展脫貧致富產業。這些舉措精准發力,打出扶貧攻堅的“組合拳”。

  “2015年我省舉全省之力,創新扶貧措施,努力處理好產業發展、項目扶貧與到村到戶的辯證關系,處理好產業項目發展與農民利益鏈接的關系。”葉曉峰認為,農民脫貧,產業項目是核心,扶貧扶志,精准扶貧加上自力更生的內生動力,努力使扶貧項目形成規模、形成各具特色的相互關聯互補的扶貧產業項目格局。

  2015年,我省實現40萬貧困人口脫貧,完成321個貧困村整村脫貧任務,為我省“十三五”時期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脫貧奏響了序曲。

  創業帶動就業

  肥沃創業土壤“雙創”呈現新局面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戰略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和新引擎,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不僅能夠挖掘釋放龍江發展優勢和潛力,還可成為促進全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有力的政策是撬動創業創新熱情的催化劑和助推器。以政策引導更多的大學生投身創新創業的洪流,迫切而重要。”葉曉峰說,為此,省政府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出臺了《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若乾意見》,30條突破性措施,對於點燃大學生創新創業夢想、激發創新創業熱情、全面掀起創新創業熱潮,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省政府還投入2億元,專門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小額貸款擔保公司,並安排1億元作為大學生創業“種子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力度可謂“大手筆”。

  就業是民生之本,去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48%;幫助23.8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在就業創業工作取得新進展的基礎上,我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由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失業保險金月人均水平由625元提高到882元,增長41.1%,同時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葉曉峰認為,去年我省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居民收入卻保持穩定增長,主要歸功於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實行多舉措惠民生。在經濟新常態下,提高居民收入比例和消費支出比例,既有助於經濟結構調整,又能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為經濟增長帶來活力。

  補齊民生“短板”

  民生改善的觸角伸向千家萬戶

  “這些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令人矚目,但民生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在現實生活中,突出表現為上學難、看病貴、環境差等問題。”葉曉峰說,2015年,省政府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采取有效措施,補齊短板,使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從對教育、衛生、保障性安居住房等的投入上,可以看到,我省民生改善的觸角已經伸向千家萬戶。”

  “2015年,我省投入19.4億元進一步改善農村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改擴建校捨95萬平方米……”

  “2015年,我省全面推進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2015年年底,13個市地實現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覆蓋……”

  “2015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22.4萬套,開工率104.4%,基本建成17.8萬套,基本建成率160%,超額完成了任務目標……”

  一組組數據背後體現的是民生的“溫度”,體現的是省委、省政府民生至上的執政理念和堅決的責任擔當,並在體制機制、服務體系、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既大膽創新、力求突破,又紮實推進、落到實處。在民生改善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刷新的新起點,沒有終點。面對挑戰,邁出一路前行的鏗鏘足音。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龍江這一年·2015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