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打贏龍江精准脫貧攻堅戰
民革黑龍江省委員會
目前,我省共有28個國家和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共有貧困村1765個,農村貧困戶65.54萬戶,農村貧困人口211.4萬人。
為此,就進一步做好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應將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提高農村物流配送能力,完善農田道路及水利電力設施建設,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村寬帶普及率,著力解決貧困群體交通、飲水、住房等突出問題。
省政協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何小平在會上發言。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王春穎 攝
二、創新扶貧方式方法。結合各自優勢,調整貧困村產業結構,除了發展原有“兩牛一豬”、果蔬、食用菌等優勢特色產業外,對於新出現的“互聯網+扶貧開發”、“公司+基地+貧困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也應積極支持引導,並在扶貧和旅游產業結合上進一步探索,不斷創新扶貧新方式。
三、堅持因戶施策。根據不同貧困類型,“量身定做”,通過扶貧搬遷、發展產業、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等方式,助其脫貧;將農村因病因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對象,全部納入低保,實現兜底保障。
四、重視精神扶貧。首先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幫助他們打開思想枷鎖,擺脫長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培育農村正確的婚嫁觀;其次,針對貧困群眾開展實用生產技能精准培訓,真正實現其“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脫貧。
五、完善農村各項社會保障體系。一是應提高醫療救助保障水平;二是應加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全覆蓋。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扶貧”;三是應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大農村福利院建設力度,積極探索農村養老新模式,確保貧困群眾老有所養。除此之外,還應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有效防止因突發性困難致貧返貧;完善受災人員救助制度,有效遏制因災致貧返貧;加強住房救助,確保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加強社會保障救助制度銜接,形成兜底扶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