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7日訊 (記者陳南竹) 目前我省擁有中藥材資源種類豐富,野生藥材蘊藏量大,藥材資源的價值高,是加工生產保健食品的首選原料。以天然資源為原料的植物藥、生物藥越來越受到青睞。因此突破傳統中醫藥服務框架,突出重點,發展具有中醫藥優勢的特色產業,為我省經濟增添新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王順提交了關於中醫藥綠色健康產業發展的建議。
王順建議,政策扶持,助力中藥綠色健康產業發展。健康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其相關及衍生產業就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橕產業。建議結合我省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和各地實際,發揮區域特色,精心謀劃我省中藥綠色健康產業布局,注重延伸產業鏈條,建立有利於中醫藥科技創新與健康產業昇級相結合的體制機制,並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對我省綠色中藥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等重大問題提供諮詢,重點帶動生物制藥、既食又藥特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合理引導各方面資源投向綠色健康產業,在投入(包括科研經費、風險投資、民間投資、銀行貸款等)、審批(包括專利、新產品審查等)、稅收(包括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激勵(包括技術入股比例、股權、期權)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
王順認為應加大北藥特色食品,茶品的研發力度。雖然健康產品,形態上大都是食品,但與人體免疫能力調節、慢性病人飲食需求、養生保健等健康訴求的關系密切。建議充分利用我省資源豐富、質量安全可靠等特點,放大中藥資源綠色、生態、安全、高效的品牌優勢,大力推廣生物科技應用技術,扶持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利用刺五加、防風、五味子、龍膽草、黃柏、滿山紅等我省道地藥材良好的增強免疫力、滋補、降脂調壓、改善睡眠、保肝補脾的功效,搜集整理、研究開發具有龍江地域特色的綠色健康食品、茶品、藥膳、滋補類飲食,把北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昇產品檔次,增加附加值,提高我省健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以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為基礎搭建協調統一的研發平臺和科技支橕體系,促進中醫藥資源人纔整合、技術整合和信息整合,提昇健康產品研發水平。
王順建議,建議制定出臺中藥材發展指導意見,把綠色中藥材發展列入工作日程,並組建日常工作組織機構,負責全省綠色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等工作的組織、協調、實施。將全省所有的綠色藥材種植戶進行注冊登記,進行監管、技術指導、技術服務。建立藥材種子研發、標准化操作規程,完善農殘限量標准並加強農藥管理,對我省中藥材農藥殘留情況進行普查,啟動中藥材中農藥殘留限量標准制定的研究項目,科學的制定出綠色中藥材及其產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准。同時鼓勵試行“企業+基地+政府(或行業協會)+農戶(基地員工)”的生產模式,確立基地特有的生產關系,通過租賃經營、反租倒包、組建生產合作社等形式,將農民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連片,實現綠色中藥材種植的規模化和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