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9日訊 近幾年,教育體制始終走在改革的路上。幾乎每年政府都要出臺相關措施,小而穩地推進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兩會代表的提案和建議,可以說一定程度上他們預示著未來的方向。今年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對教育也提出了一些看法,這些觀點再次觸及了減負、增加課活及降低課本難度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委員們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王偉
增加中小學生課外活動
隨著“素質教育”、“減負”等教育口號的提出及落實,中小學生可支配的課餘時間比以前顯著增加。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小學生可真正支配的課餘時間並不多,中小學生課餘生活質量令人擔懮。
問題
真正可支配課餘時間不多,課餘生活單調。
中小學生除了在校大部分時間要忙於功課,平日還要回家寫作業、參加各種特長培訓班,在周末孩子的時間更是被各種學習班佔據。
學校活動以室內活動為主,戶外開展較少。
寒暑期活動以個體獨自活動為主。與同伴聊天、玩耍的時間都低於個體活動,使學生同伴間的接觸大大減少,集體互動性活動嚴重不足。
建議
進一步減輕中小學生課業和學習負擔,保證青少年有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充足的自由支配時間。
確立課外活動對學生發展的獨特價值和功能,形成以“拓展、陶冶、休閑”為特征的學校課外活動新理念,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課餘生活服務於課堂教學的狀況。
建立學校社團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校園社團活動,取代單調的技藝型課外學習活動,培養孩子多樣興趣愛好,實現校園生活對課餘生活的引領。
增加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集中組織中小學生開展主題夏令營、冬令營,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學習課本外知識。
不斷探索社會文化場館等教育資源的整合模式,構建社區校外青少年活動基地和活動共同體,豐富青少年課餘生活。
吳剛
整頓中小學數學教育去除標准化模式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我國數學教育重基礎、重推理。但近十幾年,情況發生了極大變化。教育西化傾向越來越嚴重,其表現形式為大量大學數學的知識下放到高中,以及試題標准化。
問題建議
高中數學教育已取代了大學數學教育的大半部分,造成危害有二:其一,學生知識體系混亂,其二,嚴重擾亂高等教育體系、與高等教育的銜接。另外造成重疊性教育資源浪費,許多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產生輕視心理,而數學學習的連續性使得相當多的學生陷入繼續學習困難的境地。
組織真正的數學教育專家以課題形式做廣泛調查(包括研究世界各國的數學教育現狀)、研究,進而確立我們的方針;改變試卷模式,去除標准化痕跡;加大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力度。
吳河勇
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由於應試教育教學模式的存在,所以在校學生的負擔很大,這已成為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如何減輕課業負擔成為舉國上下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話題。
問題
社會原因,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究根結底還是目前的教育體制、用人觀念等社會問題。家庭原因,學生家長為使自己孩子能讀重點中小學、上名牌大學,不惜花費大量金錢為子女找家教、買資料、送各類補習班等。
學校原因,學校受社會、家長和校與校之間的評價影響,在減負等問題上不夠堅決,認為學生昇學率纔是評價一所學校好壞的宗旨。
自身原因,學生在思維、智力、習慣、態度等方面上存在個體差異。
建議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著力培養社會各界正確的教育觀、人纔觀、評價觀。教師要充分認識減輕學生過重負擔重要性。
家長要配合教師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孩子作業的督查與指導,不要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改變現有教育體制,把學生德智體美勞真正納入高考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