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1日訊(記者 許俊鵬)煤炭資源型城市一直是我省經濟增長的主力軍,但由於工業經濟增長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和生產要素價格波動的雙重制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和自身比較優勢弱化的雙重挑戰,原有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要保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加快產業轉型昇級是根本途徑。在省『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煤城』在『十三五』期間如何轉型發展建言獻策。
省政協委員李麗萍認為,我省煤炭資源型城市地理區位特征相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近,產業經濟基礎同質化程度較高,在產業轉型昇級進程中的路徑選擇一致性較強,方向明確。大多以發展精細化煤化工作為傳統產業昇級主要方向,以多元化產業體系構建為區域產業轉型主要目標,以開發利用石墨資源作為資源產業替代的主要抓手。目前,轉型昇級方向明確,針對性較好,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產業轉型昇級進程明顯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
省政協委員祝福恩表示,煤城轉型就是要將煤炭經濟產業鏈條有效延伸,由煤轉化為電、轉化為化工,用創新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
省政協委員袁軍從民生和轉型兩方面提出了建議:對我省采煤沈陷土地應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向沈陷區土地要效益,應把宜工則工放在首位。沈陷區土地具有動態沈降和承載能力弱的特點,應將開發利用的重點放在用地面積大、對土地承載能力要求較低的項目上。宜農則農,在采煤沈陷區內有大量連片的地勢平坦、水源充沛土地,具備比較理想的復墾種植條件。充分運用用地指標置換等手段,配合相應的安全措施,使沈陷區土地變廢為寶,增強其治理的內生動力,其收益必將給礦業城市轉型帶來巨大的推動力。
省人大代表劉藝軒認為,老煤城要搶搭循環經濟快速列車。通過煤電一體化深加工、碳化硅生產、煤矸石制磚和洗煤等項目,促進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推動煤城轉型還要加快建設煤化工產業園、加快石墨產業發展、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通過發展特色旅游產業、落實產業扶持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省人大代表王善臣表示,煤城轉型,首先是『人』的轉型,養老問題需要妥善安置;其次是『煤』需要轉型,從開采原煤出售原煤轉為煤化工產業,延伸產業鏈條。
此外,代表們建議,煤城轉型應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產業集聚為載體,構建多元化發展、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