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4日訊 呼蘭區不斷創新教育發展模式,挖掘發展潛力,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百花齊放的教育發展之路,確定了“立德樹人”的育纔方式,使全區教育事業呈現蓬勃活力。呼蘭區把德育放在教育第一位,明確提出“修身、立德、樹人;傳道、授業、解惑”工作理念,確定了奏好提高認識、凝神聚力、創新方法“三部曲”,走好小學定型發展、初中定勢發展、高中定向發展“三步棋”,突出教師主體、教學主體、教研主體“三主體”的工作策略,全力打造了一支有思想、有思路、有精神、有擔當、有鑽研的教育隊伍,建設“社會關心、家長放心、學生安心、教師專心”的優良教育環境。

德育與校園活動相結合
對教育而言,“立德樹人”是根本,而體育活動則是最好的德育教育方式之一。
一月中旬,記者在呼蘭順邁小學冰場上看到,許多小學生很投入地在冰場上活動。有的同學在推冰壺、有的在抽冰?……這是哈爾濱市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暨呼蘭區順邁小學校冰雪趣味活動專場現場。世界冰壺錦標賽冠軍岳清爽、周妍也被邀請參加在此舉行的“呼蘭區首屆冰壺邀請賽”,並為比賽開壺。來自呼蘭區建國小學、呼蘭區蕭紅小學、呼蘭區長嶺小學的冰壺參賽選手和順邁小學的近百名家長也參加了活動。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推動了全區“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的深入開展。“冰雪活動在強健學生體魄、磨練意志、學會合作和包容,增進同學情誼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最好的德育,這就是寓德育於體育活動中。”該活動負責人張老師告訴記者。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永恆主題,呼蘭教育局積極引導全區中小學生立德立志、勤學善學、健心健體、力行敏行。
該區把德育教育與日常學習及校園活動相結合,讓德育“潤物細無聲”。教學中,突出弘揚傳統文化,深入開展國學進校園活動。在呼蘭區大用中學進行了試點,側重於課堂滲透;組織學生參加孔子誕辰2566周年紀念和文廟開園系列活動,邀請國學教育專家王淇為全區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及家長進行了感恩教育講座;召開書法進校園順邁現場會,全面推進書法進校園活動。在小學和初中每周安排1課時用於毛筆字學習。同時,在全區中小學開展了經典誦讀和晨讀晨誦活動,引導學生不僅學習國學經典,還涉獵外國經典名著、經典寓言。該區為彰顯德育辦學特色,還制定了《特色學校創建方案》,挖掘和提煉一批有辦學特點的中小學校,通過特色辦學培訓學生特長。
組織名優教師送教下鄉
教育發展要以教學質量為重點,以有效的教育科研為突破口。呼蘭區教育局以“組合發展、資源共享、輻射帶動、創優增效”為教研工作主旨,開展異彩紛呈的教研載體活動。首先確定“牢、熟、活、趣、精、美”課堂教學的“六字指導意見”,明確教研活動“突出課堂、突出課程、突出課改”的原則,課堂上組織優秀學校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名師邀請課,開展骨乾教師“探索杯”課堂教學大賽活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同時,還深入開展城鄉互助活動,組織名優教師送教下鄉活動;組織農村小學教師到城區學校進行“鄉村教師進名校”跟崗培訓,建立教學互助體。為了凸顯名優學校和骨乾教師作用,研究確定了發現挖掘、培養提高、完善昇華、展示推廣的骨乾教師團隊和名優教師團隊培養的方向。組織專家型校長、骨乾校長、名優教師、骨乾教師參加各種學習、培訓、進修,派骨乾校長和骨乾教師到北師大進行研修培訓,培訓後對全區教師進行二次培訓,使全區教師隊伍素質得到有效提昇;采用師徒結對的形式,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纔;發揮利民二中和順邁小學的課堂教學改革引領作用,推進全區29所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提昇課堂教學效率。
呼蘭區教育局對課堂教學提出,教師轉變傳統觀念,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由“教法單一”向“教法多元”轉變。同時,以進修校教研室為依托,通過蹲點學校、走進課堂、講座論壇等方式,促進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主要實現由教師的“教”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轉變,由“教學生學會知識”到“教學生學會學習”的轉變,由重“關注學科”向重“關注人的發展”的轉變。呼蘭區還編制了《呼蘭區“十三五”教育科研課題綱要》,提出以課堂教學為主攻方向,共設置23個以課堂教學為主題的研究課題,力求在教育課題實驗上實現新突破。
投入大量資金開展信息化建設
良好的教育設施和環境,是保證教育發展的必要條件。呼蘭區堅持把改善辦學條件、解決熱點問題、優化育人環境作為民生工程來抓。
呼蘭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近幾年來,教育基礎建設總投資3.9億元,新建和改造幼兒園16所,新建學校5所,維修加固學校17所。同時,投入資金5786萬元用於信息化建設、教學儀器、幼兒園玩教具等設備更新,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學儀器設備陳舊、老化狀況,33所學校通過了省標准化學校的驗收。
該區通過有效措施,治理亂辦班、亂購資料、亂收費的教育“三亂”。組織校長在區電視臺對加強學校管理、治理教育“三亂”等項工作向社會進行公開承諾。在治理教育“三亂”上變事後查處為側重事前檢查指導預防,劃分責任區,對“三亂”問題進行有效督查,有效遏制了教育“三亂”發生。
該區構建教育宣傳體系。暢通“一個網絡”,結合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發揮教育局域網在教育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通過教育行政平臺、教育工作平臺發布信息、交流經驗、指導工作,發揮好“兩個平臺”的作用。打造“三個微信圈”,通過乾部校長微信圈、教師微信圈、家校微信圈,增進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宣傳教育正能量,樹立教育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