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5日訊 哈爾濱將樹立大健康衛生理念,不斷深化衛生計生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從醫療保障向健康保障轉變。到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9.15歲,比2015年提高1.48歲。這是記者在4日召開的哈爾濱市衛生計生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據了解,近年來,哈爾濱市不斷提昇居民健康服務能力,全市居民健康水平穩步提昇,目前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7.67歲。哈爾濱市規劃未來5年將把這一數據提昇到79.15歲。為此,哈爾濱市將大力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在緩解了『看病難和貴』的問題後,今年將開始實現從保障醫療服務到保障健康服務的轉變。
哈爾濱市將開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頂層設計,探索建立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現代醫院管理模式。近日,哈爾濱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支持市第一醫院改革發展若乾意見》,把哈爾濱市第一醫院作為改革試點,從醫院編制結構、人事自主權、政府投入、監管機制等方面探索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經驗。
在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方面,哈爾濱將探索建立居民向家庭醫生購買基本醫療服務和政府向家庭醫生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新機制;落實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同時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為切入點,逐步擴大分級診療試點病種,落實簽約服務、價格調控、醫保支持等配套政策措施,引導患者向基層合理流動;健全醫保體系,今年把新農合籌資標准從470元提高到560元,報銷比例穩定在75%以上。
完善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哈爾濱出臺了2016-2020年《哈爾濱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提出完善以區域醫療中心和基層醫療服務網絡為主體架構的新興城市醫療服務體系,建成並完善預防-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建設健康管理聯合體,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為平臺,整合疾病防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婦幼保健、中醫等服務能力,建立健康管理體系、信息平臺體系和服務網絡體系,構建起健康管理新機制;全力建設衛生設施,提昇醫療服務能力,推進187個基本建設項目,包括新增的128個和在建的59個項目。新的婦兒醫療大樓已經規劃完畢,資金基本落實,很快將著手建設。
提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哈爾濱市將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補助標准,今年在每人40元的基礎上大幅提高,新增經費全部用於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簽約服務,目前全市簽約服務人數達到354.8萬人;完善孕產婦、新生兒急救網絡建設,形成全市的急救網絡,目前已在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建成第一個新生兒急救分站,其他正在陸續建設;建立了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籌集了917.5萬元應急救助基金,保證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時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