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黑土地上的『花生王』
2016-02-15 14:58: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宋晨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我正在檢查發往山東的花生米,中午抽空再聯系你。”王金龍對記者說。

  幾天來,記者一直嘗試與帶領家鄉父老鄉親種植花生致富的雙城區韓甸鎮白土村農民王金龍取得聯系。終於在一天午休的時間,記者與王金龍聊起了他的花生產業。

  “從十月份到過年前,都是銷售花生旺季。這段時間之所以這麼忙,是因為我還要幫助合作社及周邊農民銷售他們的花生。”

  一直以來,白土村都以種植玉米為主。隨著生產資料和土地租金的上漲,種地成本不斷增加,玉米效益不理想,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當年,纔二十幾歲的王金龍琢磨,為什麼不能改種經濟作物?他先後試種過西瓜、香瓜,但市場波動都比較大,收益不穩定。經多方了解得知,家鄉土壤屬沙質土,比較適合種花生,“當年種了120畝獲得成功,純收入達到10萬元,堅定了我擴大種植面積的決心。”為提高種植的技術水平,王金龍遠上山東等花生主產區學習,引進大壟雙行栽培方法,增加了保苗株數,提高了通風透光率。淘汰了本地傳統品種,引進囗感更好、產量更高的優良品種。目前,花生畝產量由原來的175公斤提高到230公斤左右,畝效益也超過千元,是玉米收益的2倍。經過幾年的摸索實踐,2015年,王金龍的花生種植面積達到680畝,總產量15.5萬公斤,畝效益達到1100元,實現純收入75萬元。全鎮花生種植面積達到了4萬畝,外銷花生175萬公斤。

  王金龍說:“去年我又嘗試種了270畝的有機花生,按照標准化種植技術進行生產,有機花生雖然畝產降了75公斤,但價格每公斤達到7元,畝純收益實現1700多元,比普通種植畝增收600元。”

  “共同富裕纔是真富裕”是王金龍一直認定的理。所以,當周圍的農民看到他種花生掙到了錢,紛紛開始效仿,王金龍無私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村民,還為他們代購種子、農藥和化肥等生產資料。在他的帶動下,全村近70%的耕地都種植花生,實現了連片規模生產。為了讓自己種植花生更上一個臺階,王金龍自行研制了花生播種機、覆膜機、摘果機,並批量生產。目前,雙城區95%以上的種花生機械來自於他的農機公司。幾年來,公司共銷售機械2000多臺,銷售額1600多萬元。

  種得好還需賣得好。幾年來,他多次到山東、河北、河南等地,聯系客商找市場,與當地花生加工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保障花生銷售順暢。“每年初,我與本村花生種植戶簽訂銷售訂單,明確收購價格,不管市場價高與低,秋後定信守承諾。2015年,白土村花生每斤收購價比市場價高一角錢。”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我為家鄉龍江點贊

【專題】龍江生產建設湧春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