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大橋改造現場,橋墩等施工項目建設熱火朝天。
1月23日,零下30℃的極寒天氣,滴水成冰,讓人望而卻步。然而,在牡丹江大橋改造建設項目現場卻是一派火熱的施工場面,來自江蘇的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技術主管顧亮和同事們正在為橋墩做保溫,他們迎風斗雪戰嚴寒,克服了多個技術難題,確保冬季施工順利進行。
1984年建成的牡丹江大橋位於牡丹江市區中軸線上,連接江北老城區和江南新區,是市內最主要的過江橋梁。由於年久失修,除了存在橋面裂縫、橋臺滲水等現象必須修繕外,大橋的通行能力也嚴重不足,交通高峰時段十分擁堵。2015年8月25日,伴隨著機器的轟鳴,一項打造牡丹江畔新地標的“牡丹江大橋拓寬改造項目”在市民的企盼中破土動工。
為了在今年國慶節前讓牡丹江大橋以全新的姿態和面貌與市民見面,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堅持冬季施工。面對嚴寒天氣,他們使用2臺4噸鍋爐來保溫,對所有養護、預熱等生產過程進行了細化。
在大橋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有4個橋墩正在做保溫處理,透過厚厚的藍色棉被,呼呼的蒸汽和風雪攪在一起顯得格外紮眼,不少市民被這景觀吸引駐足觀看。總工程師顧亮說:“在冬季施工中,確保工程質量及施工人員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們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在橋體預熱、澆築、養生等一系列施工流程上,全部采取現代技術、保暖措施。現場這2臺4噸的蒸汽鍋爐是冬季養生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產生的蒸汽可以全方位地保證橋體養生過程中所需的溫度和濕度,一臺鍋爐每天要‘吃掉’20噸左右的燃煤。”
據中交二航局分公司負責人劉新城介紹,牡丹江大橋拓寬改造項目包括單側新建橋加寬、舊橋加固、兩側引橋拓寬等。自去年秋季開始施工以來,他們通過方案優化,運用新技術,解決了大橋上游的鋼套箱下放等問題,保證了工程的施工質量和進度。
走進冬季火熱的施工現場,人們為無私奉獻的項目建設者點贊的同時,也感受著牡丹江有力的發展脈搏。目前,牡丹江大橋拓寬改造項目經過5個多月的建設已完成了大部分主體結構,完成投資9500萬元,按目前的施工進度,這個以往需要乾2年多的工程,1年就能完工,預計今年10月將竣工通車。
據介紹,該項目完工後,牡丹江新橋、老橋將從外觀上融為一體,通行能力也將拓展為雙向八車道,每小時最多可通過5000輛機動車,將成為牡丹江人文風貌的地標式橋梁,為雪城增添亮麗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