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17日訊 市民孫立強望著自家新樓的方向,興奮地說:“這就是我的家,60多平方,一家人住在一起特幸福……”春節前,家住佳大尚都H棟的孫立強一家作為佳大尚都第二期的回遷戶,通過棚改項目實現了盼了多年的安居夢。
與孫立強一樣,前進區四海鮮地段第一戶簽了協議的陰法春,安居夢也即將實現。十二五期間,有許多像孫立強、陰法春一樣的棚改區居民,享受到了棚改項目帶來的實惠。不用再忍受冷屋子,不用再操心煤價多少錢一噸,夜晚為家人等候的燈照亮了一張張幸福的臉龐。
棚戶區,被喻為城市“傷疤”的地方,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佳木斯市住房保障局等相關部門正逐漸治愈傷疤。作為全國的老工業基地佳木斯市棚戶區存量大,現存棚戶區主要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存在房屋年久失修,室內配套設施不全,基礎設施嚴重缺失,環境髒亂差等情況,棚戶區群眾改造意願十分強烈。
全市共有棚戶區30.89萬戶、2281.82萬平方米等待改造。其中:市區棚戶區18.67萬戶、1433.34萬平方米;外縣(市)棚戶區12.2萬戶、848.48萬平方米。在“十二五”期間佳木斯市將保障性安居工程作為民心工程和政府“一號工程”,連年不懈地組織實施改造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棚戶區居民人居條件及城市面貌取得巨大提昇。2011年至2015年,佳木斯市共計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為11.96萬套、738.44萬平方米。
通過強化信貸支持,助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在政府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努力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上,佳木斯市更加注重借力金融政策支持,特別是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要繼續保持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信貸支持,以緩解資金壓力。
嚴格規范管理,落實工程質量責任。保障性安居工程規劃設計、建設質量與安全,嚴格履行工程建設、項目監理招投標等必備程序,明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主體責任、終身責任和責任追究制度,每個項目都將開發單位、項目法人代表,承建單位、項目經理,監理單位和負責人,在工地醒目的位置向社會公示,尤其突出工程質量監理監管責任的落實。
推進工程進度,加快施工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施工進度,盡快完成配套設施建設,指導施工單位科學安排、精心施工,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開足馬力,上足人力、機械,加班加點,確保每一個項目都能按時間節點要求落實進度。
完善住房保障對象審核機制。為使分配工作公開透明,市住房保障局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對象審核機制,由住房保障、社會保障、財政、民政、公安等部門,統一建立了全市“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信息系統”平臺,對保障對象各項信息資源實現共享,並及時更新數據,在每次發放各種補助資金時,進行全面篩選,避免了准入、審核、復核時出現漏洞,提高審核效率和准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