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7日訊 佳木斯市圍繞“兩區兩帶一城”建設部署及現階段城鄉建設的特征,深入紮實推進路橋建設、園林綠化、管網改造等工程項目,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展望“十三五”,市城鄉建設局搶抓我省“一帶一路”戰略部署,進一步優化城區路網格局,不斷提昇佳木斯市生態宜居環境。
“十二五”期間,佳木斯市新增道路長度36.3公裡、面積163.2萬平方米;新增供熱面積近700萬平方米,新建、改造供熱管網150多公裡,並網小鍋爐房126座,集中供熱普及率達75%;分戶改造審批86棟、面積53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5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平方米,綠地率39.96%;截至2015年底,累計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面積575萬平方米;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91.46%;新增給水管網84.3公裡,新增用戶4萬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全市城鎮化水平達50.1%。
佳木斯市緊緊圍繞支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這一主線,按照黨和國家關於“十三五”時期的發展要求,在城市道路布局、熱源建設、天然氣氣源建設等方面完善功能,使佳木斯市城市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城市規模也隨之協調發展。
推進交通立體化。今年,佳木斯市將建設勝利西路西延,實現與鶴大公路連接,形成新的繞城路;推進濱江路東延建設,實現與建國路連接;啟動通江街南延及通江立交橋工程,實現與勝利路相接。在2017年,將重點做好西區路網建設和內河整治工作,新建建國街南段、近鄉街等工程,啟動內河整治英格吐河市區段及音達木河市區段建設工程,新建柳樹島防洪堤防和四豐山水庫的環島、環湖路工程。2018年至2019年將計劃重點完成松花江跨江隧道、鶴大公路西遷及航電樞紐等工程,對市區王三五河、音達木河、英格吐河等內河進行整治。
推進熱源建設整體化。以熱源建設為突破口,加快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取締小鍋爐供熱,提高熱電聯產比率,減少管道故障,全面完成分戶循環供熱改造,改善供熱效果,形成全市管網連通,實現故障互補(支援)供熱管網體系。到2020年城市集中供熱總面積達到37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5%以上,分戶循環比率達到99%以上。
推進天然氣普及工程進程。加大與大慶油田公司的合作力度,提高江北氣田對佳木斯市的供氣能力,完成佳東儲配站建設,完善市區供氣管線、加氣站布局,使天然氣日供氣能力達到35萬立方米。到2020年,居民用戶達到24萬戶、用氣人口60萬人,燃氣普及率達到95%以上,全年用氣量達到8000萬立方米。
推進治污強化力。東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及污泥處理工程啟動建設,完成江北水廠、七水廠昇級改造,更換部分現有取水深井設備,並新建24座深井、淨水廠污泥處理系統及廢水回收系統,使供水達到國家規定標准。新建二次加壓泵站2座,更新改造供水管網87.74千米;新敷設部分管網,在市區內形成環狀配水管網;對全市供水計量系統進行昇級改造;新建污水、雨水管線179.4公裡,新建雨水調蓄池9座、污水提昇泵站7座,逐步實施雨污分流及老城區管線改造;在東區污水處理廠廠區內計劃建設污泥處理廠,規劃一期設計規模100噸每日,2016年6月份前完成調試並投入運行。推進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計劃2016年底完成項目建設,目前該項目正在建設主體工程。
同時,推進城鎮特色化,加快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實施舊村改造、遷村並點和“空心村”治理。加快泥草(危)房改造步伐,改造農村泥草(危)房3萬戶,加強村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村莊功能。到2020年,佳木斯市計劃累計改造泥草(危)房10.1萬戶、面積764.25萬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26.5平方米,80%為節能型住宅,實現徹底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