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鶴崗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層次逐年攀昇
2016-02-17 10:15:24 來源:東北網-鶴崗日報  作者:耿向文 王宇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7日訊 從賣『原糧』到賣『產品』,再到賣『品牌』。『十二五』期間,我市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特別是去年以來,市委把提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作為促進城市轉型跨越、發展五大產業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強力推進,使我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層次在近幾年逐漸提高的基礎上又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我市生態環境優良,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優勢可謂得天獨厚。但在全國各地競相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過程中,我市的優勢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導致很多優質綠色食品一直以原糧或是普通產品的形式變現,附加值相對較低。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去年初,我市提出了『提昇綠』的發展戰略思路和種出綠色作物、養出綠色畜禽、打出綠色品牌、賣出綠色價格的戰略舉措,全面提昇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圍繞這一思路,我市全力擴大綠色農產品種植面積。僅在去年全市333萬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中,有機、綠色、無公害基地面積就達200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60%。特別是在綠色水稻種植中,在過去全市已有70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水稻標准化原料基地的基礎上,又新創建65萬畝,使全市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積達到了135萬畝,佔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的85%。同時,我市還打造了45萬畝優質玉米生產基地,使優質玉米播種面積佔到全市玉米總播種面積的近50%;建設了15萬畝優質大豆生產基地,佔大豆總播種面積的70%。此外,還建設了3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在促進綠色養殖業發展方面,我市重點發展了肉牛、奶牛、生豬和肉羊、家禽五大養殖業,全面發展畜牧生態和健康養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戶,有效使用有機、綠色、無公害和地理標志達300個,全市綠色食品產業僅2015年就完成銷售收入60億元。

  有了綠色食品原料,還須通過工業化的技術手段實現精深加工纔能進一步提高附加值。按照這一思路,我市又圍繞水稻、玉米、大豆、肉制品和酒業的精深加工做起了文章。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80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50戶,有效使用有機、綠色、無公害和地理標志達300個,全市綠色食品產業僅2015年就完成銷售收入60億元。2015年,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實現45億元,與『十一五』期末基本持平。其中,水稻深加工企業62戶,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6.25億元;玉米深加工企業有兩戶,去年加工玉米52.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75億元;油脂、豆制品、豆醬等大豆深加工企業8戶,去年實現銷售收入2.34億元;在肉類深加工企業中,僅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就有4戶,去年屠宰生豬120萬頭。於2015年竣工的綏濱縣肉禽產業基地(肉禽加工廠)項目,每年可帶動基地出欄優質肉鵝20萬只。此外,我市還著力培育了酒業、蔬菜、食用菌及山特產品等新興產業,目前這些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我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潛力股。

  為把加工出的綠色產品賣出『綠色價格』,我市還狠抓了綠色食品的品牌建設,統一打造品牌,形成拳頭產品,逐步提高市場競爭力,並對好的企業進行了商標注冊、品牌申報等工作。同時抓好『三品一標』的認證申報工作。此外,還建立健全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准體系,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准,鼓勵綠色食品企業制定並嚴格執行高於國定標准的企業食品安全標准。在促進綠色食品銷售上,不斷引導企業放寬眼界,努力使產品逐步進入全國各主流連鎖超市,鼓勵發展『互聯網+』營銷,提高綠色食品市場佔有率,並扶持綠色食品企業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在省外建立自主品牌的綠色食品旗艦店和獨立品牌連鎖店。同時,還組織綠色食品企業參加省內外各種展銷節會,並通過媒體大力推介、宣傳綠色食品,全方位擴大我市綠色食品銷售空間。據市農委的一份資料顯示:僅去年,我市就通過電商平臺共向全國各地銷售品牌農產品900多噸,銷售額達1000多萬元。

  綠色水稻種植基地。

責任編輯:姜繼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