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大橋建設紀實
2016-02-22 15:40:3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姜紅艷 邢漢夫 蘇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2月1日訊 焊花飛濺、機械轟鳴……數九嚴冬,木蘭大地冰封雪野一片沈寂,大部分施工項目都已“冬眠”。然而,作為全省重點建設工程之一的木蘭松花江大橋施工現場卻仍然是一派繁忙景象。木蘭松花江大橋作為省委、省政府,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省市主要領導多次到施工現場調研,省委書記王憲魁調研木蘭松花江大橋建設進展時強調,木蘭大橋是連接木蘭縣和賓縣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是兩岸人民期盼多年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它的建成和及早通車,將為方便兩岸人民出行,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木蘭大橋及引道工程是木蘭及賓縣兩岸人民百年的夢想,它的建設對於進一步完善我省整體路網和松花江過江通道的總體布局,將木蘭縣納入哈市“一小時經濟圈”,改善木蘭、賓縣及周邊地區人民出行條件,繁榮兩岸經濟,改善民生和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意義重大。為此,哈爾濱市委、市政府責成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為項目法人單位牽頭負責木蘭大橋及其引道工程項目建設任務,並在凜冽寒冬中,哈爾濱市交通人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掀起冬季大乾高潮,全力推動木蘭大橋建設,為實現2016年10月末試通車目標而努力。

  一橋貫通南北帶活區域經濟

  按照木蘭大橋指揮部搶抓工程建設進度公布的建設進程,木蘭大橋預計2016年10月末實現全橋貫通。這對於木蘭縣又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賓縣擺渡鎮和木蘭縣松江村隔江相望。這條貫穿南北的松花江支流叫擺渡河,站在這邊,可以清晰地望到那邊。多少年來,這個可望而不可及的距離只能靠擺渡到達,擺渡鎮因此得名。而如今隨著木蘭跨江大橋的建設,木蘭人即將告別擺渡生活。

  木蘭地處“偏僻”,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江北一區三縣中,唯獨木蘭縣無江橋通行,只能靠一條哈肇路通向外界,春秋及夏汛時期,木蘭縣多次被“孤立”。同樣的農產品,售價比人低。同樣的生產資料,買價卻比人高。有人統計,這一高一低的剪刀差,一年竟剪去木蘭上億元的財富。還有,交通不利嚴重制約著木蘭縣產業及民生項目的引進,從而抑制了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建設木蘭松花江大橋,將使木蘭與哈市區距離由150公裡縮短為117公裡,融入哈爾濱一小時經濟圈,是木蘭加快發展的最佳途徑。因為沒有橋,交通不便,木蘭人吃了不少虧。一木蘭農民告訴記者,每年春天,同樣是備春耕,我們購買農資價格就比巴彥、通河高出一截。而秋天收獲了,木蘭縣的糧食要比巴彥、通河低上三四分錢。一種一收,木蘭因為交通原因吃了不少虧。有數據顯示,10多年前,木蘭縣農民人均收入為1890元,比通河縣高出751元。而到了2011年,木蘭縣農民人均收入為7400元,比鄰近的通河縣低了3300元,比全市低了2208元。當近鄰通河縣脫去省級貧困縣帽子時,木蘭縣卻被定為省級貧困縣。農產品因為交通限制賣不上好價錢,招商引資也因為交通問題受制約。在招商引資的時候,因為周邊縣城也都是農業縣,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就選擇了路途雖稍遠但交通便利的鄰縣,好多糧食加工企業被“劫走”。交通的瓶頸成為木蘭發展的短板,木蘭人迫切期待大橋建設。

  木蘭大橋的建設將結束木蘭縣江北江南“分割”歷史,不僅結束了多年的擺渡生活,更重要的是大橋還沒有建成,已經引來不少企業“敲門”。已經被劃入哈爾濱1小時經濟圈內的木蘭也將迎來嶄新的一頁。


 

  科學組織冬季不停工

  近日,記者驅車前往木蘭松花江公路大橋的施工現場,車子剛一駛入賓縣勝利鎮,遠遠的就能看見木蘭大橋的雛形,巨大的墩身一字排開,巍然聳立,從陸地一直延伸到江中。盡管現在已經進入嚴冬,但是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10多臺大型機械正在輪番作業,有的在鑽孔、有的在挖土,有的在下鋼筋籠……整個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記者沿著已基本鋪設成形的引道路基來到木蘭大橋主橋的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通過挖鑽機進行鑽孔作業。“目前我們正在進行鑽孔樁的施工,剩餘19根鑽孔樁施工成為工程能否按期實現試通車目標的重要節點,為確保按期完成鑽孔樁施工任務,施工采取晝夜施工的方式,頂風冒雪,連續作業,創造了最快4日成孔一根的記錄。”在施工現場談起工程進度,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木蘭大橋項目指揮部總指揮譚洪志如數家珍。作為指揮部總指揮,譚洪志親自坐鎮一線指揮,幾乎每周都會往返哈爾濱、木蘭多次到現場進行檢查督導,並多次召開推進會議對工程建設中存在的難點進行分析排查。

  對於木蘭大橋工程的建設者來說,冬季施工已不是新鮮事。自2014年8月份木蘭大橋打樁基開始,已經歷了一個寒冬。但是寒冷的冬季施工仍然給木蘭大橋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砂石料場地采用了彩鋼板和篷布覆蓋,為提高溫度,每次都要在混凝土施工前5個小時,對砂石料加熱到5℃,攪拌站的蓄水池也用保溫材料覆蓋並密封,其熱水需加熱到55℃以內。同時還在混凝土內部和外部預埋溫度傳感器,隨時觀測混凝土內外溫。由於攪拌站高10多米,上風力比地面大得多,氣溫也比地面低,但工人每天都必須上塔兩三次進行維修檢查。來自四川的工人張濤說,白天上塔還好點兒,半夜上塔零下20多攝氏度,穿多厚的衣服都嫌薄,而且穿多了既不安全又影響工作。來哈剛剛一年的他由衷地說:“哈爾濱實在太冷了。”

  在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條件下作業,機械設備的液壓系統、制動系統也很容易出故障。譚洪志告訴記者,冬季施工過程中,他們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檢查的頻率是常溫下的3到5倍,夏天一般一周檢一次,現在基本是一周2~3次。相對於夏季施工,冬天裡最需要防范的還有施工過程中極可能出現的意外事故。因為,大橋橋墩施工澆灌混凝土過程中需搭建保溫棚,所用保溫材料是棉被。往往,焊接作業就在這些保溫棉被一米甚至更近的距離進行,濺出的鋼渣極易引燃棉被,卻很難被察覺。為防止電焊引發火災,指揮部除編制防火預案外,電焊工作業時還得配專人盯守。

  “低溫條件下,混凝土澆築後,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產生大量的水化熱,會形成內外較大溫差,很容易產生裂縫。而橋墩等大體積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的幾率會更大。”木蘭大橋指揮部副總指揮馬歆瑞告訴記者,為保證各施工部位常溫作業,去年10月,項目部制定了低溫和冬季施工方案,不僅拿出了貼苯板、蓋棉被這樣的老辦法,還將采取熱風炮、炭火爐以及在江南北兩岸分別建一個熱蒸汽鍋爐,確保工程如期完成。

  在低溫條件下施工,不僅要有“勇”,更要有“謀”。這無疑是對建設者經驗和能力的考驗。“冬季施工看似是一個冬天的事,其實需要著眼於整個工程,科學謀劃、合理安排工序,盡量把對溫度沒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安排在冬季,科學利用自然規律克服大自然帶來的困難。”木蘭大橋指揮部負責人馬歆瑞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冬季施工是有條件的,這一冬乾的都是冬季能乾的活。因為冬季在地下打樁相對容易些,就在這個冬季,木蘭大橋將完成全部打樁及橋墩施工。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木蘭松花江公路大橋及引道工程建設項目位於木蘭縣木蘭鎮和賓縣擺渡鎮、勝利鎮,新建裡程共20.1公裡。工程於2014年8月開工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批復概算投資11.14億元。為加速推進木蘭大橋及引道工程,木蘭大橋指揮部於2015年9月27日至11月11日分別啟動40天會戰和60天攻堅戰。截至去年12月3日,木蘭大橋及引道工程A1合同段提前20天完成引橋梁板預制及梁板安裝工作,已全部完成2015年施工生產計劃,累計完成建設投資6.5億元,為2016年10月末實現試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攻堅克難巧解施工難題

  “3、2、1,起爆!”隨著一聲巨響,位於木蘭大橋大挖方段的一個小山包近日被移為平地。“木蘭大橋工程雖結構形式簡單,但施工難度極大,特大橋橋區地層為小興安嶺餘脈,山包特別多,對於這樣的山包只能采取爆破的方式。”木蘭大橋指揮部副指揮侯建國告訴記者,除了山包外,這裡的地質條件也很差,硬度高,破土即入岩。針對鑽孔樁進尺難問題,指揮部外出考察國內大型企業施工現場,諮詢經驗豐富的施工企業和有關專家以大扭矩旋挖鑽機鑽孔為主,輔以氣舉反循環鑽機、衝擊鑽機等多種鑽機進行成孔,並采取小孔擴大孔等施工措施完成打孔進度。

  為了加速推進木蘭大橋建設進度,木蘭大橋指揮部決定自去年11月11日起組織工程建設60天攻堅戰,強力推進工程建設。A4合同段大挖方段是木蘭大橋及引道工程攻堅戰四個主戰場之一,指揮部給A4合同段下達的攻堅任務是完成爆破開山施工,為今年春季全面推進結構層施工創造條件的同時,為A5合同段冬季備料打開運輸通道。由於該段最高挖方達32米,施工中由高到低分6層臺階,每級臺階高6米,指揮部經過充分研究論證,決定采取立體施工方式,逐層爆破拆解,同步規劃運輸便道,形成破碎錘、挖掘機、推土機、運輸車輛同步立體作業。由於該段地質堅硬加之目前最低氣溫已達零下20度左右,車輛設備故障率較高,且施工現場均為堅硬的石方加凍方,施工難度極大。為保證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指揮部帶領全線施工和監理單位,采取爆破方式將山體逐層解體;使用挖掘機改裝的破碎錘將大塊凍方及石塊破碎成小塊;使用大型挖掘機、推土機堆方後裝車運出現場;根據高程控制爆破范圍,同步修整邊坡,加強文明施工管理,確保規范施工文明有序。同時,加大投入,司機操作手均配雙班,晝夜施工,歇人不歇機,同時加大車輛設備維修支持力度,保證設備完好率,確保工程快速推進。自攻堅戰啟動至去年12月3日,A4合同段完成土石方爆破施工27萬立方米,路基填方15萬立方米,棄方12萬立方米,超額完成60天攻堅戰第二階段任務目標。

  建設過程中種種挑戰,更加激發了哈爾濱交通建設者的斗志。“質量就是生命”。為有效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建設指揮部集中力量,全力以赴組織工程建設,施工現場配備三班,倒排工期,晝夜施工,要求工程技術人員要堅守施工生產第一線,定期不定期相結合,巡檢與抽檢相結合,晝夜巡查,千方百計保證工程質量。切實落實“企業自檢、專業監理、政府監督”的三級質量保證體系,加大質量檢查力度,增加質量檢測手段與設備,對施工各階段及各環節實行質量全面跟蹤,嚴格按規定頻率進行質量抽檢,全面布置、層層管控,以試驗檢測數據控制工程質量。同時,充分發揮監理單位的作用,要求監理單位進一步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保證措施,嚴格執行檢測程序,檢測不合格的堅決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在低溫施工狀態下,為確保工程質量,木蘭大橋指揮部決定施工單位必須采取礫料填築,嚴格控制含土量,同時,A3、A4合同段在原有靜壓壓路機、振動壓路機及拖式振搗等設備的基礎上,增加投入衝擊式壓路機和強夯,使壓實設備達到20臺以上,操作手雙班倒24小時作業,確保路基壓實度,保證工程質量。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我為家鄉龍江點贊

【專題】龍江生產建設湧春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