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大寒日,記者乘車沿哈肇公路從哈爾濱前往木蘭,先不說四車道上不時與大車擦肩而過的膽戰心驚,單是接近三個小時的行程就令人煩躁與焦灼。返程時借道賓縣,只有小車纔能沿著既有車轍在冰封的江面上小心翼翼地單向通行,若是夏天借助擺渡,則需耗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出行不便,僅是交通“瓶頸”給木蘭人帶來的困擾之一,這一瓶頸對木蘭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阻滯更是不勝枚舉。所以當木蘭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王安祥說出“我們木蘭,真的是人人都盼著大橋通車!”時,語氣中的情真意切令人毫不懷疑。
記者采訪了解到,早從2012年開始,為大橋順利建設保駕護航就已成了木蘭縣委縣政府以及所有木蘭人民的“第一要務”。2012年1月3日,建設木蘭跨松花江公路大橋的想法得到了來木蘭調研的時任省長王憲魁同志的肯定。1月28日,伴隨地質勘測工作的展開,木蘭大橋項目的前期工作也正式啟動。隨後,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和木蘭全縣各部門通力配合,積極推進大橋項目選址、預可研報告、航道通航影響報告、水土保持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各種手續的編制、設計及審批工作,終於在當年的12月拿到了國家發改委對木蘭大橋項目建議書的批復。又在2013年8月拿到了項目可行性研究的批復。“投資11.14億元的如此重大的項目,從立項到可研僅僅用了不到9個月時間,對我們一個小縣城來說,堪稱是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木蘭速度’。全縣參與其中的每個部門、每個人都付出了異常艱辛的努力。”王安祥告訴記者,為了能早日拿到一份實驗報告。他在長春一個檢測機構全天候蹲守了整整一個星期;跑項目的那一年裡,他和同事至少有200天都在外地奔波。現在回憶起來,雖然辛苦,卻特別有成就感。
拿到批復後,木蘭縣又迅速投入到征收項目用地這一事關大橋建設進展的重要工作中。說起征收,木蘭鎮黨委副書記郭雲鶴心中五味雜陳。“木蘭大橋征地,涉及我們鎮松江村4個屯近200戶農民的177塊地,共計23萬平方米。雖然農民也知道修大橋是能造福子孫的好事,但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要交出去,誰心裡都不痛快。而大橋工期緊、任務重,國家和政府的錢,更是一分都不能多花。能順利完成大橋的征收任務,而且沒發生一起越級上訪事件,我們的法寶只有八個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時任松江村黨支部書記的叢立軍從1998年就開始當村支書,村裡567戶人家,幾乎每一戶有老人生病、孩子上學、紅白喜事,都曾找他幫過忙。但即便是村民眼中頗有威望的這位“能人”,剛開始為大橋征收時仍是四處碰壁。於是他決定先從自家親戚朋友下手,讓親友帶頭簽協議,然後開始帶著村會計每天起早貪黑到田間地頭為村民分析形勢、講政策。“有時我上門苦口婆心勸兩三個小時,對方就講了兩句話‘你來啦?你走啊?’可我第二天、第三天還會繼續來,直到說服他簽字為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八個字,想做到可真的不容易。”
除了保質保量完成征收,在大橋建設階段,無論是運輸車輛的協調還是生活資料的補給,木蘭縣都全力以赴積極配合。每逢年節,各部門更是爭先恐後到工地看望奮戰在施工一線的建設者們。2015年10月9日,為了幫助大橋按期實現2016年10月試通車的目標,木蘭縣還召開了“木蘭大橋總體施工計劃評審會”,邀請省內知名橋梁建設專家為木蘭大橋建設出主意,想辦法。
如今,經過木蘭全縣人民的鼎力配合,木蘭大橋引橋工程已完成90%,主橋工程已完成50%,江北路基部分也已全部完工。木蘭人告別擺渡,在跨江長虹上飛馳的夢想即將實現。憑借大橋融入哈爾濱一小時經濟圈、成為莫延公路的重要樞紐和貫穿蒙、黑、吉三省重要節點城市的木蘭,也即將迎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全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