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發揮綠色特色產業優勢 糧倉+肉庫+奶罐龍江發力調結構
2016-02-24 07:47:1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   2月24日訊 “要抓住供給側改革帶來的難得機遇,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農產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昇,著力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我省農業競爭力,推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發揮我省綠色特色產業優勢,下大力氣把我省農業優勢調強、產業調大、布局調優、效益調高。”正月十二結束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對推進全省農業戰略性調整做出重要部署,拉開了我省農業供給側改革大幕。

  正月十三,省農委組織召開全省農業工作會議,貫徹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部署調結構轉方式的具體招法,在龍江大地依舊一片冰封的正月裡,率先在思想與思路上掀起了備耕和春季農業生產熱潮——

  全省農業工作會議指出,結構調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舉措,是減少庫存壓力的重要途徑,是今後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大重點。新的一年裡,全省農業戰線一定要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突出抓好農業結構調整。

  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糧食總產連續五年穩居全國第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的農業大省,調結構轉方式的文章應該怎麼做?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按照“減玉米、穩定並適當增加水稻、增大豆雜糧、擴草蓿和果蔬,拓展市場,提昇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提高質量和效益,打造安全優質高效綠色農業”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生產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銷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下大力氣把我省農業優勢調強、產業調大、布局調優、效益調高。具體方向目標有四:一是往優質高效作物上調。推動全省由單一糧食種植向糧經飼三元結構協調發展轉變,農產品由低效品種向高效品種轉變,使農民從農業生產經營中獲得更大收益。二是往現代畜牧業上調。大力發展“兩牛一豬一禽”;強力拉動畜牧業發展,加快“糧變肉”“草變乳”過腹增值,使我省由大糧倉變成“糧倉+肉庫+奶罐”,力爭建成全國重要的高品質畜產品強省。三是往綠色食品上調。這是我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點,也是龍江未來農業發展的希望所在。要發揮寒地黑土、生態環境優良的優勢,擴大綠色有機食品種植面積,加快推進減農藥、減化肥、減除草劑“三減”行動計劃,培育一批在全國響當當、信得過的綠色食品品牌,努力把綠色食品產業做大。四是往優化布局上調。各地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必須因地制宜,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草則草、宜牧則牧。按照國家要求和市場變化,全省力爭調減玉米1000萬畝,其中北部第四、第五積溫帶的玉米種植面積,今年要確保調減500萬畝以上。

  調結構的藍圖已經繪就,全省農業戰線和各地積極行動,箭在弦上。記者從全省農業工作會議上獲悉,農業結構調整將從種植結構、農產品品質結構和農業產業結構三方面發力。在種植結構上,力爭做好五件事:一是引導農民科學調整玉米品種,調減籽粒玉米面積,尤其是調減北部四、五積溫區高緯度的籽粒玉米面積;二是適度在有水源條件的松花江、嫩江沿岸和三江平原等地區,擴大優質水稻種植面積;三是逐步在北部麥豆主產區發展高蛋白食用大豆和強筋小麥;四是加快平原區尤其是西部半乾旱地區發展雜糧雜豆、優質北藥、經濟作物;五是積極擴大糧牧結合區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燕麥和飼用大豆等飼料飼草作物,推動由單一糧食種植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

  在農產品品質結構上,則要求各地在總結五常王家屯、克山仁發等發展有機稻米、有機大豆、有機雜糧等生產經驗基礎上,適應消費結構轉型昇級,緊緊盯住消費市場,加快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深入推進農業“三減”行動,探索農企合作減肥減藥新模式,總結和推廣一批可復制的農業“三減”典型,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優化昇級;大力發展名特優水產品、蠶蜂繁育養殖,重點發展適應北方高寒地區養殖、拉動力強的鱘鰉魚、大白魚、黑龍江野鯉、方正銀鯽、泥鰍魚、優質蠶蜂和柞桑蠶等主要品種的養殖生產,提高農產品安全生產水平。

  在產業結構上,要大力推進一二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昇。探索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加工和營銷的增值收益。著力發展休閑農業,積極開展最美休閑鄉村田園、休閑農業星級示范、特色景觀名鎮名村示范創建活動,發展到村到戶休閑項目。

  與此同時,農業調結構轉方式,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提昇整體競爭力上下功夫,在生產力布局上下功夫。進一步推進區域化布局,我省將按照龍頭企業的輻射半徑和新上項目需要,根據各地資源條件、發展基礎,因地制宜構建以“一縣一業”為支橕、“一鄉一品”為基礎的區域布局發展新格局,打造各縣優勢產業帶,提高產業發展集中度。重點要在松花江和嫩江沿岸、三江平原建設優質水稻產業帶;在三、四、五積溫帶建立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在中西部草原面積大的縣市和玉米主產縣,大力發展以“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的畜牧業基地。

【專題】持續深入學講話 振興發展看龍江

【專題】學講話 謀振興 闖新路

【專題】我為家鄉龍江點贊

【專題】『龍江色彩』手機相機國際攝影大賽

【專題】龍江生產建設湧春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