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11日訊 對於哈爾濱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來說,城市發展與鐵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條鐵路作為一個起點,漸漸出現了機務段、鐵路橋、鐵路醫院、鐵路中學等與鐵路相關的場所。在老哈爾濱人心中,位於哈爾濱站北區域的百年機務段,不光賦予了哈爾濱獨有的氣質和文化脈絡,還烙印著一處處紅色印記。6日下午,經鐵路部門批准,記者進入哈爾濱機務段院內,近距離感受“百年老段”的體溫。
最早接觸和傳播馬克思主義
進入大院,一輛漆黑的蒸汽機車映入記者眼簾,它高昂著頭,鏽蝕的鐵皮、斑駁的鐵軌迎著春風述說著往日的輝煌。提起機務段,看門的孟大爺立馬挺直腰杆,豎起大拇指說:“咱們可是百年老段!你瞧瞧外面的火車頭,據說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蒸汽機車。”孟大爺在鐵路工作了30多年,年輕時就在機車上。
退休的老機務段職工孫大爺講,老哈爾濱人習慣把撫順街、地德裡小區一帶叫做“地包”,隨著前些年的改造,“地包小市兒”的名稱消失了。很多人以為“地包”就是大土包。其實,俄文“депо”的音譯就是“地包”,是機車庫的意思,就是指哈爾濱機務段。“撫順街曾被稱為地包一道街。”
哈爾濱黨史紀念館館員告訴記者,據《中國共產黨哈爾濱歷史》記載,中東鐵路第一次大罷工發生在1918年。“中東鐵路也是紅色之路。早在1903年中東鐵路全線通車之前的建設時期,就有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黨員來到哈爾濱。哈爾濱是全國最早廣泛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大城市。”
最早慶祝“五一”比上海還早十多年
哈爾濱黨史紀念館館員介紹,據《中國共產黨哈爾濱歷史》記載,“早在1907年,俄歷5月1日,哈爾濱“地包”、三十六棚的中俄鐵路工人就開始在太陽島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這也是最早的帶有罷工性質的工人運動。”
黑龍江省哈爾濱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述笑表示:“這是哈爾濱革命史上,最光彩的一面。《中國職工運動史》記載,中國最早紀念‘五一’的是上海,在1919年,可見哈爾濱比上海早了10多年。”最早的領袖號機車從這裡駛出
記者在哈爾濱機務段八場運用車間辦公樓看到,一個巨大?亮的朱德銅像立在門前。
“這是已經換型多年的前進型‘朱德號’機車上的,500多斤重呢!”哈機務段宣傳科夏振明告訴記者,據《哈爾濱機務段志》記載,哈站北區域曾駛出了讓鐵路人自豪的“毛澤東號”、“朱德號”。1945年,日軍投降前,大肆破壞鐵路設備。1946年,哈爾濱機務段開展“死機復活”競賽,經過20多個晝夜的連續奮戰,將日本投降時留下的304和1083號蒸汽機車整修一新,為了表達對毛主席和朱老總的無限敬意,“毛澤東號”和“朱德號”由此誕生。兩臺機車自誕生起就是一對親密戰友,成為鐵路發展的標杆旗幟。
趙尚志很多漂亮仗都是圍繞鐵路打響
提起哈爾濱的抗戰,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東北抗聯趙尚志。“他的很多漂亮仗都是圍繞鐵路打響的。”夏振明告訴記者,《趙尚志年譜》以及哈工大博物館史料中記載,大多為趙尚志所屬部隊破壞敵人鐵路運輸的活動。僅以1935年第三季度,抗聯就襲擊車站、破壞線路設備、阻礙運行及其他破壞活動62次。
夏振明說,在哈爾濱機務段,有不少寫入歷史的抗日英雄故事,據《黑龍江史志》、《哈爾濱機務段志》等記載,有被嚴刑拷打,寧死不出賣同志的付德明;有用火車頭撞毀鬼子軍列,撞死10名鬼子的李大偉;有幫助抗聯炸毀日本軍列的孫寶忠;有將鬼子監工扔進火車爐膛的王大牛;還有被鬼子認為在火車頭上寫“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標語,險些被鬼子打死的劉潤昌……
列寧曾給“地包”工人們寫過感謝信
哈爾濱文史館館員、黨史研究會會員李忠義告訴記者,列寧雖然沒來過哈爾濱,但卻曾給“地包”工人們寫過感謝信。上世紀20年代初,哈爾濱中東鐵路三十六棚總工廠和哈爾濱“地包”的工人捐獻大洋,購買了三列車糧食運到蘇維埃新政權境內,支援蘇維埃新政權人民度過災荒。後來,列寧派人送來了親筆簽名的感謝信。
聖·伊維爾教堂、“亞斯裡”孤兒院、百年老段都在哈爾濱站北區域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麼,哈爾濱站北區域現在還住著哪些人?他們的生活是否便利?請關注本報系列報道《敲開哈站北大門》第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