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興十四村改革發展紅利惠及眾鄉親
2016-03-16 08:23:1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 3月16日訊 12日上午,春日裡的陽光正濃,灑進房間裡暖意融融。在興十四鎮五保供養中心一樓大廳,生活在這裡的老人開始鍛煉——伴隨著音樂,扭起了歡快的東北大秧歌。

  五保供養中心主任劉立偉向記者介紹,目前中心已收住獨居、五保老人80名,配備了各種康體、娛樂設施,一周食譜不重樣,老人沒有了後顧之懮,生活在這裡很幸福。

  隨著產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興十四村大部分農民“走”出土地,全村2.4萬畝耕地100%實現精准機械化作業、高效節水噴灌,98%村民進入村辦企業成為“產業工人”。同時,周邊眾多富餘勞動力的聚集,使昔日的移民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天地,小城鎮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民生建設一年一個大變樣。興十四村人做夢也沒有想到,當年的移民開荒人,現在過上城裡人的好日子。

  為解決新增人口住房問題,興十四村把原來的平房全部拆掉,按照標准的5萬人口規模的小城鎮進行科學規劃。在原有136棟農民別墅基礎上,又新建村民住宅樓34棟52萬平方米,配套建設車庫、倉房,完善“上下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同時新建社區服務中心、高中教學樓、食宿樓、幼兒園等設施,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日臻完善。全村人工造林植樹面積1.5萬畝,森林覆蓋率40%。

  在78歲的第一代墾荒人劉鶴亭家裡,說起如今的好生活,老人告訴記者:“現在65歲以上老人每月領取120元生活補貼,每年春節村裡向村民免費發放米、面、油、肉等14項福利,還享受自來水、物業、就學等10項免費,這是我們做夢都不敢想的啊!”

  在經濟快速發展同時,興十四村把發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農民群眾,村民幸福指數節節攀昇。近年來,村民保障標准不斷得到提高,醫療、教育、養老服務設施日趨完善,村民享受新農合、社保和公益崗補貼,孩子上學從幼兒園到高中不出村,村民就醫不出村,養老不出村,村裡50%以上農戶都購買了轎車,有長途大客車直通齊齊哈爾、哈爾濱,村裡與縣城之間公交車輛往來不斷,農民開辦的超市、飯店生意興隆。村內住宅全部采用熱泵取暖並安裝有太陽能,實現了低碳、節能、環保。全村自來水、有線電視和電話入戶率均達100%,90%的村民家庭擁有電腦。

  中午時分,在興十四村中學,隨著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紛紛走出教室,開始午間就餐休息。學校師資力量的不斷增強,這裡已吸引周邊村鎮許多適齡學生前來就學。村裡成立富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與中國農民大學聯合建立中國農民大學興十四學院,建設文化休閑娛樂廣場、文化宮、活動中心、圖書室等群眾基礎設施,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夠學到最前沿的農業科技知識,2015年全村培訓農民學員1萬多人次。

  主業強,副業興,帶動了興十四村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村裡投資建設了村史展覽館、影視拍攝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森林防火觀光瞭望塔等30餘處旅游觀光景區,2015年共接待游客16萬多人,第三產業收入達到3500多萬元。超市、餐飲、運輸等服務行業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農民依靠第三產業走上致富道路。

  陪同采訪的村裡同志介紹,今年村裡新建的醫院、高中將正式投入使用,還將新建興十四鎮污水處理廠、興十四村體育館和互聯網大廈項目。同時,加快興十四村AAA級景區的申報,打造全國知名的現代農業休閑旅游觀光景區,提昇旅游業大發展。

  生活好了,農民的業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根據不同的季節,開展適合的文體活動。在興十四文化廣場、村史展覽館等地開展的興十四旅游節、篝火晚會、廣場舞、籃球賽等文體活動,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進一步推動了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繁榮。

  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說:“不讓一人受窮,不讓一人掉隊。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實實在在做一件。感激黨這些年給予的各種榮譽,現在我雖然快70歲了,但要報答黨的恩情,為了興十四發展和鄉親們的富裕,我還要帶著大家一起繼續奮斗,讓更多的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興十四行

【專題】習近平治國理政進行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