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黑龍江綏化市:精神扶志 能力扶技 經濟扶業
2016-03-18 15:48:5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倪偉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8日訊 在扶貧工作中,黑龍江省綏化市在精神上扶志,增強農民致富信心和決心;在能力上扶技,提高致富的素質和本領;在經濟上扶業,拓展致富的途徑和空間。綏化市以一系列完善的機制、有效的措施,全力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正日益擺脫貧困、走上共扶共享富裕之路。

  『我們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首先要感謝張主任。』剛剛賣出了一批大鵝的綏化市蘭西縣紅光鎮義發村農民王樹俊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要是沒有張主任的鼓勵和幫助,我們哪能想到養鵝致富啊』。

  王樹俊口中的張主任,就是蘭西縣扶貧辦主任張輝,同時擔任義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在走訪貧困戶時,他發現因夫妻雙雙患病致貧,王樹俊意志消沈、對生活失去信心。張輝多次來到王樹俊家中,坐在炕頭上和他談心,引導他樹立自力更生、自我發展的意識。同時,張輝還拿出1000元為王樹俊購買了雛鵝,幫助他發展鵝禽養殖業。2015年,王樹俊靠養鵝實現增收2.5萬元,徹底甩掉了貧困帽子。

  『志不強者智不達。』從2012年起,綏化市啟動機關處科級乾部擔任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工作,這些第一書記到任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貧困戶的貧困意識和貧困文化心態問題。換位思考,耐心、細心、真心地溝通思想;零距離接觸,主動、熱情、細致地說服教育。第一書記們彎下身子,放下架子,通過進駐農家開展『小康夜話』活動,把扶貧與扶志有機結合起來,既送溫暖,更送志氣、送信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綏化市在扶貧開發工作中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增強貧困群眾的致富能力。

  『十二五』期間,綏化市共落實『雨露計劃』培訓資金800多萬元,培訓貧困群眾1.64萬人次,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2634人,此外還為4468名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了每人每年1500元的中高職教育資助。望奎縣火箭鎮正蘭四村通過集中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移,目前有700多人常年在北京、大連、哈爾濱、青島等地務工,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一批又一批貧困農民通過學習掌握了致富本領,實現了再就業或自主創業。

  綏化市圍繞貧困戶產業發展需求,著力培育壯大富民產業,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工程。『十二五』以來,該市先後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3億元,扶持發展了青岡縣和牛養殖、蘭西縣棚室蔬菜生產等一批特色產業,通過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使貧困戶聚在產業鏈、富在產業鏈,迄今已帶動4.5萬貧困戶實現脫貧。

  『我們養殖的海島和牛真的挺「牛」!它們喝啤酒、聽音樂、睡軟床、吃專用料,肉質當然和普通肉牛不一樣!價格自然也高出一大截。』青岡縣蘆河鎮東昇村養殖戶高鳳林驕傲地說,他通過與明發和牛有限公司合作養牛,年增收3萬多元。作為青岡縣引進並重點打造的扶貧產業項目,明發和牛有限公司已發展基礎母牛養殖戶5000多戶,其中貧困戶超過50%。2015年,公司又新建7棟大型牛捨,可回收和牛3000頭,促進貧困戶增收1000萬元以上。

  項目搭建就業平臺,引導一批批農民成為產業工人,增加了工資收入;項目推進土地流轉,拓展了特色種植和養殖業的發展空間,使一批批農民找到了新的增收途徑。『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在綏化市精准扶貧工作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綏化是一個人口達586萬的農業大市,下轄的10個縣(市、區)中,光貧困縣就有6個。『十二五』期間,綏化市實現減貧22.82萬人,使205個村摘掉了貧困帽子,取得了扶貧攻堅的階段性成果。然而,截至2015年,這個市農村貧困人口尚有35.6萬,貧困村308個,脫貧任務仍然艱巨。

  『確保2020年如期脫貧,僅靠常規措施和手段是不夠的。』綏化市市委書記張晶川充滿信心地對記者說,『綏化市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扶貧工作還將繼續創新路徑、提高效率,不斷向精准發力。我們要堅決啃下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塊硬骨頭』。

責任編輯:強銳

【專題】我為家鄉龍江點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