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多次同代表交流有關民生的話題。在與赫哲族代表劉蕾交流時特別強調,在發展道路上要發揮好制度優勢,人數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個也不能少。總書記對黑龍江人民的深切關懷,讓黑龍江的代表近距離地感受到總書記心心念念的民生情結與民本情懷。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國運。”“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總書記對民生的關切,千叮萬囑,念茲在茲。民生問題是中國改革最大的問題,解決民生問題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績。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全面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切實有效的措施,回應民生之關切,關照社會之呼聲,讓改革發展成果為百姓所共享。正如省委書記王憲魁所強調的那樣,“財力再緊也不能緊民生,壓力再大也要保民生,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編織好穩固社會保障網,走出一條基本民生得到改善、小康民生全面實現、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的新路子。”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民生至上的工作法則。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神聖職責和終極目標,必須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每一個領導乾部更要時刻把民生放在心上、放在至上的高度,念之再三、銘之肺腑。民生無小事,民生連萬家。要堅持一手抓結構性改革,一手抓補齊民生短板,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就業是民生之本,特別是在當前特殊的轉型發展時期,要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妥善安置煤城、林區等資源型城市轉型轉業職工,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業富餘勞動力、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居住、收入、教育、社保、醫療等問題,保障民生鏈正常運轉,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底線思維,堅決守住民生底線。社會政策要托底,是中央確定的“五大政策支柱”之一,就是要織好一張以保障基本生活為主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織牢民生安全網的“網底”,把重點放在兜底上,守住民生底線。特別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條件下,對部分地區、部分行業和一些企業出現的一些困難,要用“社會政策托底”來解決。
守住民生底線,必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到一個也不能少。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的“一號工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縮小我省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我省目前還有28個貧困縣,實現現行標准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任務相當艱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采取超常舉措,細化具體措施,紮實行動計劃,不讓一個地區、一個少數民族、一個人掉隊,確保到2020年,穩定實現全省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總書記曾反復強調:“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努力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要深切了解人民群眾的痛點在哪裡,找准群眾最關心、最棘手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以民生至上的情懷,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懮。讓每一個人感受到被關愛的民生,感受到有溫度的民生;讓每一個人產生最真實的獲得感、最穩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