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8日訊 剛剛結束的雙休日,哈市迎來清明前掃墓最高峰,哈市市屬7個殯儀館和公墓共迎來近23. 6萬祭掃群眾,車輛48500多臺次,祭掃人數和車輛同比減少21%左右。據哈市殯葬管理部門預計,下一個祭掃高峰將出現在4月2日清明小長假第一天,建議市民選擇3月28日到4月1日錯時錯峰祭掃。今年由於報名參加海葬活動的市民增多,殯葬管理部門還將於4月3日在大連舉行第17次海葬活動。
交警指揮疏導交通整體順暢
26日5時許,在哈平路殯儀館路口,多名交警現場指揮疏導,進出車輛井然有序。哈平路主道全段禁止停車,祭掃車輛只能在哈平路輔道內側單排停放,或選擇周邊哈平四道街、哈平六道街等周邊街路。
此時哈平路輔道上已停滿了私家車,車輛大增,交通壓力明顯,但在交警指揮下很快有序疏通。一名執勤交警介紹,從19日開始至清明節,交警部門在此路段設置了近10個點位,保證前往主要路段的交通順暢,“今天早上我們不到5點半就到崗了,道路整體比較通暢。”
10時達到祭掃高峰
在向陽山革命公墓,時間還沒到8時,停車場就已停滿了車,前來祭奠的市民絡繹不絕。一些工作人員穿梭在祭掃人群中進行疏導、指引等服務。公墓內所有路口均有工作人員和進場服務志願者指揮疏導。
向陽山革命公墓在清明期間,所有車輛單向通行,館區內所有路口均設行進標識,在十多個路口關鍵節點上都有工作人員上崗,確保交通順暢。當日5時30分就有市民錯時前來祭掃,8時以後祭掃市民越來越多,至10時左右,逐漸達到當日高峰。11時許,大量市民祭掃結束。至13時許,祭掃工作告一段落。
鮮花黃絲帶文明寄哀思
隨著文明祭掃、綠色祭掃理念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市民都選擇移風易俗,選擇文明、節儉的祭掃方式追念先人。
27日上午,在皇山公墓的主路拐彎處,記者看到臨時搭建的亭子裡擺放著不同款式的鮮花花束,多為黃白菊花,也有紅色康乃馨。不少市民經過亭子時,下車買走鮮花。
為了引導市民文明祭掃,哈爾濱市屬7家殯儀服務窗口單位每逢清明都會在館區和墓區,現場增設鮮花售賣點,鼓勵祭掃人以鮮花寄哀思,也方便顧不上准備鮮花的祭掃市民。“今年媒體呼吁文明祭掃,全家也改變了觀念,祭掃一切從簡。”家住南崗區的於先生一家一早便乘公交車抵達皇山公墓,於家往年都是按傳統方式祭掃,供品、紙錢、香、鞭炮缺一不可,今年他們僅帶了一大束白菊花來祭掃先人。
皇山公墓主任李贊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燒紙錢的市民減少了,鮮花祭掃的市民增多了,墓區每天清理的垃圾量減少過半。目前已有八成市民采用鮮花祭掃,即使帶著紙錢而來,也會放到集中焚燒區域統一焚燒,墓地環境和舒適度明顯提昇。
風鈴遞溫情
在清明節前,哈市殯葬事務管理所開通了“哈爾濱殯葬”微信公眾號,搭建起了為市民提供祭奠服務的微平臺。在功能菜單中點擊進入“微祭奠”,既可以了解清明節傳統習俗知識和飲食習慣,還可以選擇獻花、鞠躬、點燭、黃絲帶等方式進行網上祭掃。在最後微祭文界面,還可以寫下對逝去親人的想念。
25日,記者在皇山公墓看到,一百多個風鈴被懸掛在墓區主乾道樹木上,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看著風鈴轉動,聽著風鈴回響,就好像在傾訴著我們對家人的思念。”樹下墓碑旁,孫麗娟給父母獻完花,還特意將墓區免費贈送的黃絲帶貼到墓碑上。皇山公墓主任李贊說:“我們努力把公墓打造成公園式的文化教育基地,希望能夠多一些色彩和溫情,多一些人文精神。”